(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津濱網訊(記者 董欣 呂洪迎通訊員 李超)6月20日,在第36個“6·26國際禁毒日”來臨之際,天津三中院舉行打擊毒品犯罪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毒品犯罪案件審判白皮書,通報自2019年4月履職以來轄區兩級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的相關情況,發布五起典型案例。
自2019年4月天津三中院履職以來,截至2023年6月,轄區兩級法院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審結毒品犯罪一審案件164件,判處罪犯225人,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上的33人,重刑率14.67%。
毒品犯罪案件呈現出以下特點:毒品犯罪案件數量總體呈下降趨勢。轄區兩級法院一審案件收案數量逐年下降,禁毒形勢呈現整體向好趨勢,轄區內毒品問題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毒品犯罪類型較為集中。主要為走私、販賣、運輸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等,其中走私、販賣、運輸毒品犯罪案件占比89.02%;非法持有毒品犯罪案件占比5.49%;容留他人吸毒犯罪案件占比4.27%。毒品種類以新型毒品為主。在走私、販賣毒品犯罪中,大麻制品、冰毒占比較大。新型毒品加速變異、形態不斷翻新、種類日漸多樣,偽裝性、迷惑性極強,麻精藥品類新型毒品占比逐漸上升,濫用管制藥品成癮現象較為明顯。隨著電子煙的流行,走私、販賣大麻油的毒品犯罪現象日益突出。累犯、毒品再犯情形明顯。從毒品罪犯身份上看,無業人員多,累犯、毒品再犯情形仍較為嚴峻。毒品罪犯以往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但在近年來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出現部分被告人為大學以上學歷或在校大學生情況。另外,特殊群體涉毒犯罪問題突出,涉及女性犯罪情況、藥店職員倒賣管制精神藥品的情況值得引起注意。毒品犯罪交易手段日趨網絡化、復雜化。通過國內外社交平臺軟件聯絡,使用虛假的身份信息郵寄毒品,利用移動支付的“互聯網+寄遞物流”販運毒成為普遍模式。涉毒次生犯罪危害不容忽視。除吸販毒可能引發的故意傷害、危險駕駛、盜竊、搶劫等犯罪外,在走私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中,多名被告人走私“咪達唑侖、三唑侖”等具有鎮靜作用的管制精神藥品類毒品,有用于嫖娼、迷奸等違法犯罪活動目的。
天津三中院及轄區法院立足于轄區毒品犯罪形勢,認真履行禁毒職責,切實采取有力舉措,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保持高壓態勢,堅持依法從嚴懲處。突出打擊重點,嚴厲打擊源頭性毒品犯罪及累犯、毒品再犯等主觀惡性深的犯罪分子,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真誠悔罪且情節較輕的犯罪分子鼓勵其改過自新,最大限度分化瓦解毒品犯罪的基礎。充分運用財產刑等手段,剝奪毒品犯罪分子再犯的經濟能力。積極總結經驗,完善審判工作機制。堅持罪刑法定、證據裁判原則,牢固樹立鐵案意識,準確定罪量刑。嚴格遵守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被告人訴訟權利,落實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要求,守好毒品案件質量關。參與綜合治理,延伸司法服務職能。線上線下聯動,營造禁毒宣傳的良好態勢,推進禁毒宣傳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公園,提升公眾識毒防毒拒毒能力,共同構建“無毒”社會。
禁毒工作事關國家安危、民族興衰、人民福祉。下一步,天津三中院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對毒品犯罪嚴厲打擊的高壓態勢,提升毒品犯罪審判的規范水平,注重源頭治理,堅持打防結合,進一步壓縮毒品犯罪空間,積極營造“綠色無毒”社會氛圍。(照片由天津三中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