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在實施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東西部科技合作等系列重大戰略,無一不是區域協調發展的生動闡釋。從長城內外到大江南北,區域一體化正在孕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資料圖)
如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聯動格局,為區域協調發展蹚出新路子?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帶來了真知灼見。
京津冀:創新與產業協同應率先突破
2023年初,天津提出,未來五年將集中力量實施“十項行動”,第一項就是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行動。
近五年來,天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累計注冊企業5080家,2022年,北京企業在天津新設機構1406家;北京企業新落地天津重大項目318個、總投資1721億元;天津吸納北京技術合同2256項。
天津濱海新區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高地,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單澤峰代表認為,要推進京津冀協同走深走實,創新和產業的協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之一。
有競爭力、影響力的優質平臺,是集聚資源要素的重要支撐和依托。
“濱海新區要繼續強化承接載體建設,深入推進創新協同?!眴螡煞逯赋?,要發揮好優質平臺的創新鏈產業鏈協同發展優勢,加強跨區域共性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吸引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落地,協同打造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同時依托一批高端研發機構,完善北京優秀領軍人才引才引智機制,引導一批京冀高水平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落地。
實體經濟是大國的根基。單澤峰強調,要強化疏解項目導入,深入推進產業協同。天津要搶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窗口期,圍繞“1+3+4”產業體系和天津市重點產業鏈,積極引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高標準打造京津冀配套完善產業區。
粵港澳:依托三個平臺深化整合優勢
“如何利用好粵港澳三地的區域優勢,形成科技合力,支撐區域高質量發展,確實是有很多‘文章’要做。”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分黨組書記、院長陳廣浩代表表示。
他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的優勢在于同時擁有內地、香港、澳門的科創要素,“如何發揮三地科技優勢互補,形成一個科技集群,這是需要著重考慮的”。另一方面,還應考慮如何把香港、澳門高校先進的前沿研究與廣東已有科技創新布局在成果轉化、產品市場化等方面相結合,構建起一條完整的大灣區科創之路。
近幾年,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如火如荼。“這為三地合作提供了大平臺。以散裂中子源為例,這是面向大灣區、全球開放的,通過該開放平臺不僅有助于提高港澳的科研能力,還促進了三地之間的合作?!标悘V浩說。
粵港澳三地應如何進一步協同創新?陳廣浩認為,依托橫琴、前海、南沙三個平臺,繼續深化整合粵港澳優勢,提升大灣區的科技服務能力,以科技創新提升大灣區競爭力。
東西部:加快建立企業技術創新體系
眼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欠發達地區如何克服“先天不足”,實現彎道超車?
去年5月,科技部正式發函支持寧夏打造全國首個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對完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提升西部地區創新能力、推動區域協同創新、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西部欠發達地區尚存在以科技人才、科技投入、科技成果、科技型企業為代表的科技資源不足明顯短板。”金石機器人銀川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小龍委員,為此帶來了關于支持西部欠發達地區以科技創新促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他認為,深化東部和西部合作發展,首當其沖要加快建立企業技術創新體系。
“建議國家通過政策鼓勵,支持東西部園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科技合作?!蓖跣↓垙娬{,園區結對共建是科技合作的一部分,園區也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通過科技合作把東部園區的規劃、建設、運營和成果分享等先進經驗引到西部,可緩解東西部發展不平衡問題。
王小龍認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推動西部欠發達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建議出臺專門政策加大支持力度,推動東部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將已經形成的科技成果在西部落地,打造增強科技成果承接、轉化和創新能力的強勁引擎。
“衷心期盼科技創新能夠成為驅動西部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實現后發趕超的動力源泉?!蓖跣↓堈f。(記者王迎霞 陳曦 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