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一場勢在必行的深刻革命,也是一條永不停歇的進取之路。對于大港油田第一采油廠——這個已開發半個多世紀的采油廠來說,尤是如此。隨著開發總井數逐年增加、員工隊伍老齡化不斷加劇、持續大幅度自然減員,第一采油廠用工總量短缺和結構性缺員的問題日益突出,如何在老油區蹚出一條盤活人力資源的“新路子”,成為擺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的瓶頸難題。采油一廠深化 “油公司”模式改革,決定將第二采油作業區作為新型采油作業區建設試點,圍繞“生產力中人這最活躍的因素”,深化改革,走出了一條有效果、有效能、有效率、有效益的發展之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整合+精簡” 以機構變革“提效率”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面對固有生產模式與人員現狀不適應造成的機構臃腫、決策效率低、流程繁瑣等問題,第二采油作業區以“大班組、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為原則,科學整合資源,大幅精簡機構,實現“大班組提效率”。
第二采油作業區依托信息化建設,從基層采注組入手,在確保各項生產工作順利開展的情況下,將原來7個采注組按照所轄區域、產量規模等,合并為3個采注組,同時撤銷兩個注聚站,將注聚業務劃歸至采注組。在作業區二線班組改革上,將4個班組整合為3個,不斷提高整體管理效率和反應速度。改革后,作業區機構數量較之前減少53%,人員數量縮減29.1%?!按蟀嘟M”模式不僅使管理更加高效順暢,也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
同時,針對近兩年作業區資料崗位人員銳減50%的現狀,該區借數智油田建設東風,統籌資料專業化集成管理,在作業區層面組建大資料室,將作業區和三個基層班組的油水井報警監控、油水井動靜態生產數據錄入、設備運行資料、班組日常資料等進行統一管理,不僅優化出8名資料崗位人員補充到一線采油工崗位,還減輕了一線班組的資料工作量,進一步提升了作業區資料運行效率。
“調整+優化” 從員工隊伍“挖潛能”
改革舉措越是精準,就越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第二采油作業區深挖員工隊伍潛能,進一步優化低效崗位,整合關聯崗位,助推人力資本不斷增值。
“我們打破崗位界限,推行‘一專多能、一崗多職’的大崗位設置,原來兩三個崗位的工作,現在只需要一人負責,大大節約了人力。”提起作業二區推行的“大崗位”模式,作業區經理曾勇十分感慨,小小的改革舉措不僅能釋放出富裕的二線員工,還能激活員工工作“大能量”。
“大崗位”模式是第二采油作業區優化崗位配置、調整管理模式的一個縮影。此外,作業區不斷推出精準有力措施,每一項都落地有聲、開花結果。
第二采油作業區調整夜巡模式,將2個夜巡片區合二為一,配套對 “線上+線下” 夜巡點位進行優化調整,顯性富余出5名人員;將兩個注聚夜班崗位與加藥崗合并,優化6名員工;撤銷全部專職司機崗位,由通過準駕考核的崗位員工兼職駕駛員,優化出4名員工……截至目前,該區共計優化出18名富余人員,按照“核心業務按標準配齊配強,非核心業務非必要不增加”的原則,將其補充至采油一線崗位,崗位缺員問題有效緩解,核心崗位人員力量明顯增強。
“承包+激勵” 向機制創新“要效益”
改革蹄疾步穩,縱深推進。面對新型采油作業區建設帶來的重大機遇,第二采油作業區更是以主動作為的姿態,在管理機制創新上做文章,將人力資源“主動權”牢牢把握在手中。
作業區瞄準油氣生產主營業務,在實現生產現場可視化、數據采集自動化、動態調整精準化的基礎上,大膽進行采注組承包制改革嘗試。選取改革條件較好的采注二組作為試點,精選部分“精兵強將”對班組全部271口油水井進行承包,負責油水井的日常巡檢、維護等工作。在個人收入方面,鼓勵能者多勞、多勞多得,將業績薪酬與設備管理情況、產量運行情況等指標硬掛鉤,激發員工主動性、積極性。
“雖然說新崗位比較辛苦,擔負責任也大,但月收入比原崗位高出不少,每天干得充實且愉快。”管井工梁玉鵬說道。改革后,采注二組員工由18人下降至8人,人均管井數由15口/人增加至34口/人,實現了勞動生產率翻番。
應著新型采油作業區改革重錘陣陣落地聲,近兩年,第二采油作業區累計盤活用工36人,油氣產量超計劃線運行,人均勞動生產率同比增長18.8%。如今,他們正在加緊探索形成一批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為“油公司”模式改革提供“紅旗樣板”。相信隨著更多后續改革舉措的出臺,必將助力第一采油廠“精干高效、效益優先”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越走越寬闊,為國內一流數智油田建設提供有益的人力資源改革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