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記憶,往往以老建筑作為載體,它縱向記憶著城市的往事和歷史碎片,橫向展示著城市的寬廣和閱歷,在縱橫交織中編織出每個城市獨有的個性與身份。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陽明故里的開放,為中國乃至全世界陽明文化愛好者瞻仰遺跡、交流學術提供了一個嶄新平臺。
六大遺跡最大限度還原歷史本真
紹興是王陽明生活時間最長、留下遺存遺跡最多的地方。
昨天,在陽明故里開放儀式上,紹興市委副書記、市長施惠芳介紹,近年來,紹興市委、市政府堅決扛起傳承弘揚陽明文化的歷史使命,高規格舉辦陽明心學大會,推動保護利用、展示傳播、融合發展等工程,這次開放的陽明故里,規劃面積40公頃、總投資約80億元。
據悉,陽明故里項目于2019年啟動,其中最核心的工程為重建伯府第。項目開工后,因考古挖掘工程暫停整整半年。2020年,紹興市邀請省市兩級文物考古研究所對伯府第遺址進行考古挖掘。通過面積達2990平方米的挖掘,首次揭示王陽明伯府第遺址為框架結構,且保存較完整,布局呈中軸線對稱的三重三進式主體院落建筑基址及部分西跨院建筑基址,被評為浙江省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
系統論述考古、文獻后,陽明故里·伯府第迅速開啟重建:一軸四進,分門廳、正廳、后廳、輔樓等,設明德堂、至善堂和傳習堂及東西廂房。參照飲酒亭金絲楠木結構特色,整體建筑采用紅花梨木質建材,紅花梨木一般直徑1.2米左右,至善堂柱高有10.4米,十分罕見。
“地面的六大考古遺跡算是伯府第的最大看點之一,伯府大埠頭、石牌坊殘基、碧霞池、石門框、飲酒亭和后花園(王假山)都是當時的歷史遺存。”紹興名城景區發展有限公司陽明故里主任黃春芳說。漫步陽明故里·伯府第,史料中先生居所建筑的歷史遺存不斷映入眼簾,500余年前的生活場景仿佛就在昨日。
秉持文化傳承和現代創新有機統一的思路,在伯府第旁,紹興新建了陽明紀念館、陽明廣場,以周邊老舊臺門及老舊建筑為基礎打造了高品質民宿酒店,并整修老舊民宅立面、疏解街區密度等,最終形成文化藝術展示與居民生活有機融合的“泛博物館”格局。
其中,下沉式的陽明紀念館也頗引人注目,紀念館外形為圓形兩層樓建筑,內設陽明文化數字文獻廳、陳列廳、影廳、心源廳和文創體驗休閑區等,是人們了解王陽明生平和陽明心學的重要平臺。通過借助光影等現代多媒體技術,紀念館可系統展示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等陽明心學核心理念。
“整個建筑中間的冥想空間也是我喜歡的一處,席地而坐,自然光柔和地打在身上,閉上眼睛,安安靜靜地對話自己的內心,是很不錯的體驗。”黃春芳說。
“知行合一”,打造心學圣地
事實上,這些年來,紹興一直以“知行合一”的方式,不斷將城市建設與文化場景、藝術場景結合起來,讓人們更加直觀地找到文化認同感,提升城市文化氣質,拾取城市韻味。僅從陽明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來看,紀念陽明先生的活動從未間斷,載體不斷更新,研究仍在深入。
早在1988年,當時的紹興縣就集資25萬元修葺王陽明墓。近年來,紹興又在陽明洞天復建了陽明草廬,在陽明歸宿地建設了陽明文化園。王陽明主題話劇、歌曲、動漫等文創產品也在紹興不斷涌現。為讓“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精髓融入社會,紹興實現了陽明幼兒園、陽明小學、陽明中學、陽明學院的全學段覆蓋。2021年,紹興市又運用數字化理念追溯“陽明文化”發展歷程,建立起陽明文化數據庫。自2018年起每年舉辦陽明心學高峰論壇、陽明心學大會,并發布“陽明心學研究”課題招標工作和《中國心學》創刊征稿、舉辦全國大學生知行合一傳習論壇、發布東亞陽明文化旅游地圖,等等。憑借與王陽明深厚的歷史淵源,近年來紹興還以“東亞文化之都”為平臺,進一步提升陽明心學在東亞乃至世界的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陽明故里開放日,國際儒學聯合會、紹興市政府還共同揭牌了國際儒聯陽明研修基地,這是國際儒學聯合會唯一的一個陽明研修基地。基地揭牌后將定期開展論壇、講學,為中國乃至全世界陽明文化愛好者提供全方位服務。
活動現場,紹興還發布了《知行合一 王陽明誕辰550周年》個性化主題郵票。
正如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稽山王陽明研究院院長董平所言,“紹興是陽明心學的發端地、成熟地和傳播中心地,紹興與陽明心學,陽明心學與紹興,永遠是相互融為一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