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在“寧波藍灣”戲海踏浪;盛夏,在“前灣濕地”劃船觀鳥;初秋,在“亞帆海灣”揚帆馳騁;冬季,在“石浦漁港”大啖海鮮……作為全省海岸線最長的城市,寧波海洋旅游“十景十態”四季宜游。然而在10年前,這對于寧波人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寧波旅游“藍海”已現
“漲潮黃沙水,落潮滿目泥”,這是10年前流傳在寧波梅山灣百姓口中的一句話。如今的梅山灣,紅橋藍海,金沙細軟,花兒爛漫,已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9月20日,在甬召開的全省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現場推進會上,梅山灣成功“破圈”,受到與會人員的一致稱贊。接下來,梅山灣、白沙灣等海灣將成為寧波市美麗海灣建設的先行試點。
北侖“港通天下”,打造著名海洋旅游勝地蘊藏巨大潛力。據北侖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統計,“十三五”以來,北侖建成了寧波唯一“藍海”——梅山水道、華東最長的沙灘——梅山灣沙灘公園、國內室內最大的冰雪樂園、寧波目前唯一獲得海事部門備案的游艇俱樂部——萬博魚度假區、寧波唯一的汽車國際賽道,以及“捷德航空”“領克梅山工廠工業游”“寧波海洋研究院研學基地”等一大批海洋旅游打卡地;2021年以來,在寧波市委市政府推動的“精特亮”建設中,北侖多條海洋旅游精品線加快推進,東方大港景區、郵輪游艇、免稅購物等海洋旅游項目進行了多輪研究規劃,相關重大旅游項目也持續在與相關投資商洽談。
同樣典型的還有“北緯30度最美海岸線”建設。近年來,象山投資4914萬元建設全長3.1公里的濱海步行棧道,打造一抹亮麗的“海上紅絲帶”;投資3.8億元建成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濱海水上樂園“阿拉的海”;投資約5億元,實施東海半邊山“林海計劃”,完成林相改造4600畝,栽植苗木40余萬棵,極大地擴展了親海空間,提升了親海品質;投資近10億元建設亞帆中心和半邊山沙灘排球中心;舉辦了第十四屆全運會帆船比賽等國家級賽事,推出“踏沙”“趕海”“品鮮”三大品牌活動,去年接待游客36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63億元。
從天之藍到地之闊,從河之畔到海之濱,一處處超越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絢麗手筆,一個個極具海洋特色風情的旅游品牌,勾勒出寧波這座美麗港城的魅力畫卷,向世人展現著獨屬她的驕人風采。
文化賦能為“海景”增色
海洋旅游要“更美”,離不開文化的支撐。
8000多年的海洋文明史、1500多公里的海岸線、614個海島……寧波擁有廣闊海洋旅游發展空間,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點城市,“其獨特的擁江、攬湖、濱海的空間地理,形成了數千年生生不息的商貿傳統,被譽為記載古絲綢之路歷史的‘活化石’。”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人士表示。
據介紹,作為長江三角洲南翼的經濟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近年來,寧波不僅榮獲了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東亞文化之都、首批中國旅游休閑示范城市等諸多榮譽和頭銜。同時,寧波正緊緊圍繞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目標,通過挖掘海洋文化內涵,發揮海洋旅游資源優勢和海派宋韻人文秉賦,向全亞洲乃至全世界,展示“海絲古港微笑寧波”文旅品牌形象,打響“順著運河來看海”旅游品牌,賦能新時代文化高地和現代化濱海旅游名城建設。
靚麗“十景十態”迎蝶變
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寧波正全面發力與之匹配的海洋旅游產業。
回首過去10年,寧波海洋旅游一步步演繹著創新式的發展傳奇。中國(象山)開漁節、全運會帆船比賽……一項項高質量、高水平、有特色的重點活動,擴大了濱海旅游的影響力;北侖海洋民俗文化節、咸祥鎮海畔音樂節……一屆屆具有濱海特色文化的民俗節會,豐富著這座城市的文化內涵。
今年7月,2022亞洲海洋旅游發展大會在寧波召開,并首次發布了寧波海洋旅游“十景十態”,將寧波“一帶二湖三灣百島”海洋旅游空間布局和“四海”“四韻”濱海旅游資源推介給各方來賓。其中,“十景”,包括“海絲古港”“運河出海”“東方大港”“前灣濕地”“寧波藍灣”“梅山綠島”“假日錢湖”“亞帆海灣”“石浦漁港”“海上石林”;“十態”,則是指海絲文化觀光游、世界遺產人文游、現代都市港口游、貝丘濕地生態游、海洋休閑垂釣游、郵輪游艇休閑游、美育休閑度假游、時尚運動健身游、漁家民俗風情游、海島地質風情游等十種海洋旅游新業態。
“接下來,寧波還將以花岙島海島海洋旅游實驗區建設、郵輪游艇海釣等新興產業為抓手,加快海洋旅游新業態的打造,充分展示、釋放東方濱海時尚之都魅力。”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道。
今天的寧波,就像一座植滿奇花異木的百花園,徐徐盛開,崛起于東海之濱。在通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的道路上,濱海寧波正以“海”為媒,不斷擴大“藍色朋友圈”,也在國際合作中,頻頻發出寧波聲音、貢獻寧波智慧。
數說這十年
寧波市濱海旅游經濟正處于蓬勃發展中,特別是近年來更是得到長足的發展。從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2021年5月的統計數據來看,除了2020年受疫情影響指標略有下降外,全市旅游總收入從2015年的1233.3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2330.9億元,國內游客人數也從2015年的0.80億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1.40億人次,呈現較為明顯的持續增長趨勢。(記者謝舒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