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9月21日,記者從新區企業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海油服”)獲悉,中海油服自主研發的核磁儀器在文昌區塊某井頁巖油儲層獲得了優質的測井資料,首次在海上頁巖油井應用成功,為客戶后續測試選層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中海油服自研高端核磁儀器在海上頁巖油井首次應用成功
中國海油首次在文昌組成功鉆遇300余米巨厚烴源巖組合,測錄井均證實頁巖油。為評估其孔隙度大小、孔隙結構及流體性質,中海油服自研核磁儀器入井采集地質信息。本次作業井深3469米,核磁井下作業完成一主測三復測井段采集,成功取得頁巖油地質資料,創核磁作業采集長度新紀錄。
為做好自研核磁儀器首次海上頁巖油測井數據采集與應用,中海油服基于本次油頁巖概況,通過反復核算完成了本次核磁測井設計,推薦主測使用極化分組更豐富的模式便于不同弛豫組分的測量,復測利用多頻擴散效應的模式補充擴散信息測量,推薦采集模式與采集井段獲得了客戶作業管理與研究院100%采納。
為全面提高技術支持質量,本次支持團隊基于RTC平臺進行實時支持,為方便客戶實時了解核磁測量結果,特將RTC平臺掛接在客戶隨鉆指揮中心大屏幕,供客戶實時了解測量情況。為提高資料應用的時效性,處理解釋團隊無縫對接現場測井資料下發,在數據下發兩個小時內完成了資料質控、資料精細處理解釋工作,并解決了截止值選擇等難點。在后期評價工作中,基于核磁資料總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可動孔隙度等結果精確劃分出了頁巖油甜點井段,本次核磁孔隙結果對文昌組頁巖油儲量精確計算提供了關鍵參數。另外,本次核磁資料繼續推進使用新一代多維核磁分析處理技術,在原T2譜識別基礎上進行二維處理識別流體性質,輔助完成了頁巖油流體性質的識別,挖掘了核磁共振測井資料對流體性質識別的潛力。
此次作業的成功,良好地展示了中海油服踐行“技術驅動戰略”的實際行動,為中海油服自研高溫高壓多維磁共振技術進一步應用于海上頁巖油勘探奠定了基礎,為“十四五”精細測量磁共振技術研發提供了數據基礎。以技術驅動市場突破,客戶業務指導精準科技研發,中海油服將積極推進自主核心技術系列化、產業化、規模化應用,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力量。(圖片由中海油服油田技術事業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