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地質學會發布一條獲獎消息,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勘探地質首席王德英從全國地勘行業高等院校、地礦、石油系統上百名科研女性中脫穎而出,摘得中國地質學會第三屆“優秀女地質科技工作者”的殊榮,這也是中國海油首次榮獲該獎項。
(相關資料圖)
有人說,不同領域的“高級人才”身上都有著共同點,那就是智慧、勇氣和魄力。
王德英也是如此。她天生就背負著責任感,她把女性“容易突破人與人之間的壁壘”的融合力優勢發揮到了極致,收獲“信任和愛戴”的同時,藉由她的智慧和才華,讓勘探這個宏大、硬朗的事業瓜瓞綿綿的同時多了些溫婉、靈動。
“她是富有熱情和激情的女性勘探者,也是做事果斷,見解獨到的專家和首席,一本渤??碧讲豢苫蛉钡摹钭值洹??!辈澈J脱芯吭嚎碧娇値煑詈oL這樣評價她。
為找油而生
研究生畢業后,她機緣巧合來到了中國海油,又自告奮勇選擇了勘探專業,從此有了與勘探“選對了”的緣分?!拔彝ο矚g勘探找油這件事,更喜歡把理論認知變成實踐的事兒。”
石臼坨凸起淺層是王德英勘探“理論”化身“實踐”的一次亮眼嘗試。那一年,她剛剛成為渤海油田渤中勘探項目隊的項目經理。王德英是個幸運的人,剛來就趕上了秦皇島33-1油田一口注水井在完全沒有構造圈閉的地方偶然獲得了油層發現。但幸運從來都是降臨在有準備的人身上的,巖性勘探理論極其扎實的王德英立刻嗅到了油味兒,“如果不在構造圈閉里,很可能就是純巖性的模式,這對于石臼坨老區來說可能就是一片新天地”,她笑稱。
砂體描述工作火速開展起來,那個在圈閉外見到油層、形似大雁的砂體,被大家親切地叫作“大雁砂”。以全新巖性模式論證后的第一口探井,兩百多米的熒光顯示,近百米的油氣層發現,打破了石臼坨老區十余年勘探無突破的沉寂。撥云見日后,在構造背景下“尋找斷砂耦合較好的砂體”成為了新的出路,也踏出了一條渤海油田淺層巖性勘探之路。
沉積專業出身的她又盯上了該區深層的古近系近岸扇體,她相信那是深層尋找巖性圈閉突破的最佳場所。但首口失利井讓大家心生退意,“我一直相信油氣勘探不是有或無的問題,而是多或少的問題。在我眼里,沒有一口井是白打的,每一口鉆井總會帶來新的啟示?!蓖醯掠⒉环敚嘈抛约旱呐袛啵嘈艌F隊的研究結果。
靠著扎實的研究成果,王德英帶著勘探人的果敢和勇氣,毅然部署了第四口井,一舉獲得兩百多米油層發現,測試獲千方產能!刷新了渤海海域碎屑巖渤海單井油層厚度、產能等多項記錄。
剛剛在淺層落實一個億噸級油田,深層又有一個億噸級油田浮出水面。說是幸運,但其實更是必然。
風風火火的她,始終沒有停下找油的腳步。先后獲得多次省部級科技進步獎項,天津市建功立業優秀女職工、中央企業青年創新、中海油集團公司渤海油田上產4000萬勞動技能競賽先進個人……一項項極具分量的榮譽承載著她在渤海勘探事業中的貢獻,更代表了業界對她付出的認可。
御風而行的拓荒者
在她眼里,勘探從來都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團隊的事,而是應該發動“所有力量”。她一直找行業內頂尖的、對渤海有一定認知和契合度的專家們聯手拓展渤海油田勘探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對內也致力于搭建平臺培養勘探接班人。
“我欣賞能解決問題的人,然后搭建平臺讓大家一起做點事?!彼龑蒲姓n題的理解簡單又純粹。
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她完成了的國家重大課題——渤海海域油氣資源評價,改變了傳統油氣資源評價的方法,讓傳統認知中 “生不了油”的邊緣洼陷起死回生,極大的拓寬了勘探空間。
在許多方面,王德英都像一個拓荒者和構建者。最近,她剛剛完成了一個地應力相關的前瞻性課題立項,嘗試把“看不見”的應力變得可見且好用。談起這個課題,她興奮不已,“這項研究在業界有很多方法,但都缺乏有效的油田地質模型指導,準頭低、成效差,這也正是業界的痛點”。她準備把涉及地質、油藏、地球物理、鉆井等全專業數據融合在一起,嘗試建立一個集成方法體系。這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將來如果能順利實現,不僅對勘探找油找氣有貢獻,同時對開發、鉆井、CCUS都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勘探的綜合性和系統性很強,你有一方面的優勢,再有多方面的觸角才能真正做好勘探?!蓖醯掠⒄劦馈U蛉绱?,她才能和團隊一起,走出前人未走過的路,走出一條擔當著未來十年、二十年渤??碧较M穆?。
眾人心中的燈塔
在沉積學中有一種輻聚狀河流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多條細小的河流會不約而同地流向同一個相對低洼的主河流,經過輻聚后,原來支流水系的形狀被完全改變,并四散開來,奔騰向新的遠方。王德英似乎也有著相似的“輻聚能量場”。
“對于許多勘探人來說,她就是一座燈塔。看著她,心里很有方向,她就是你前方的路?!笨碧降刭|工程師史盼盼說。工作上做出成績時,她恰如其分的表揚和肯定讓年輕人升騰起信心和希望;困頓失落時,她也會把自己的迷茫和掙扎將給年輕人聽,用自己探索人生走過的彎路讓他們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價。
對于年輕人的成長,王德英有自己的思考。“讓他們自己先闖一闖,等闖了一圈回來,再跟他們聊,效果會更好。”王德英深知授之以漁的道理,“先讓他們獨立思考,明白后稍微點撥下就醒了?!?/p>
“這樣的點撥不僅是對我們年輕人的保護,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我們的創造性。”勘探研究所區域勘探室主任黃志受益匪淺。
“在這個勘探大團隊里,每個人都很務實。但對投身科研生產中的他們來說,更追求價值的認可,所以我們要去欣賞,去搭臺,讓年輕人不受屈”,王德英笑著說道。
工作中的王德英嚴謹干練,生活中的她也是最懂“生之喜悅”的,不經意間總能發現一些新的美好,開春簇簇嫩黃的蒲公英、深秋搖曳的蘆葦叢,浸潤了雨水的青石路和嬌憨淘氣的小野鴨,她總能用飽滿的情緒,敏銳的感受著、捕捉著并給予著,感染著周圍的人,一如她對勘探的熱愛和執著。
“燈塔”偶爾也會犯些小迷糊,經常找不到手機,把筆記本落在會議室,被電腦的“復雜”操作難倒后滿是抱歉地求助……這些與科研中那個縝密從容的她、匯報中那個談吐睿智的她、討論時那個慷慨激揚的她有著強烈反差。柔軟又堅毅,溫潤又大氣,正是這些看似矛盾又合理的屬性才讓她顯得如此與眾不同。
這么多年來,她仍然如同那個剛剛踏入渤海油田的小姑娘一樣,手捧著初心和熱愛,在渤海油田勘探工作中執著踏浪前行。(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