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指針回撥至2020年,彼時,濱海新區制定印發了《濱海新區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在7個方面提出了24項具體工作舉措,構建出多主體協同、多要素聯動的綜合創新生態體系。如今,2022年已進入“下半場”,《三年行動計劃》進入沖刺階段,濱海新區通過大力實施創新立區戰略,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堅持以政為引、以用為立、以轉為要、以企為主、以人為本,加快建設科技強區,各項重點任務均取得明顯成效。
根據區科技局提供的數據,近三年來,濱海新區科技工作重點指標得到了顯著提升。以企業數據為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科技領軍(培育)企業、獨角獸企業分別提升至3922家、3722家、2117家、158家、120家、8家,同比增長分別為17.1%、20.5%、50.5%、14.5%、11.2%、100%。
除此之外,濱海新區其他科技工作數據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從3.25%提升到3.62%;技術合同交易額從372.2億元提升至459.77億元,同比增長23.52%;市級以上研發機構從518家提升至531家;全區有效發明專利從1.08萬件提升至1.3萬件;獲得國家級科學技術獎8項,天津市科學技術獎163項;完成2項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資料圖片)
發展戰略性科技力量是國家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之所在,濱海新區自實施《三年行動計劃》以來,持續增強自身實力,取得了喜人成效。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在全球首次實現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從頭合成;成立COMSATS工業生物技術聯合中心、中比合成生物學聯合中心等國際聯合中心;承擔國家級科技攻關項目129項,在基因編輯、高通量篩選技術等關鍵底層技術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年產衛星可達200顆以上的衛星柔性智造中心”在天津航天基地建成并啟動試生產工作……這些都是濱海新區戰略性科技力量持續提升的縮影。
值得注意的是,濱海新區一“心”三“室”的建設實現了厚積薄發。一“心”(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持續發揮科技創新“領航員”作用,新一代超級計算項目按計劃完成目標。三“室”(海河實驗室)建設取得長足進展,先進計算與關鍵軟件(信創)、合成生物學、細胞生態3個領域海河實驗室“核心”紛紛落戶濱海新區,實現了高質量的啟航。
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近三年來,濱海新區圍繞重點產業,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讓科技創新的火花在這片沃土上集中綻放。在此期間,“細胞谷”“生物制造谷”“信創谷”“北方聲谷”也逐步成長為濱城科技創新的橋頭堡,在各自領域中不斷突破核心技術,探索前沿科技,延伸產業鏈條。
據區科技局主要負責人介紹,如今,濱海新區的“細胞谷”建設已步入快車道,兩個京津冀特色“細胞谷”試驗區正式揭牌成立,并逐步建設了“一室、兩基地、四中心”創新體系??迪VZ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作為國內唯一單針新冠疫苗,被納入世衛組織緊急使用清單;康希諾四價腦膜炎疫苗“曼海欣”首批產品正式在國內上市銷售;合源生物的一類新藥CNCT19細胞注射液獲得國家藥監局“突破性療法”審批及美國FDA“孤兒藥”資格認定。
“生物制造谷”建設有序推進,目前,濱海新區已擁有合成生物學海河實驗室、工業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并且吸納了中科復星生物產業基地項目等15個重點產業化項目,總投資約90億元;構建了“重點實驗室原始創新+創新中心技術創新+工程中心應用創新+生物制造谷產業轉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
“信創谷”建設取得新進展,濱海新區信創產業已集聚了以麒麟、飛騰、曙光、360等一批龍頭企業為代表的信創領域上下游企業千余家,產業規模超過560億元,率先實現了從“IT基礎設置—基礎軟件—應用軟件—網絡信息安全—信創+服務”的全產業鏈布局。
“北方聲谷”建設取得新突破,科大訊飛智匯谷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已形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鏈條服務模式。累計落戶企業259家,其中科技型企業100余家,累計產值超100億元,納稅超10億元。
新型研發機構一直被比喻為擁有著“四不像”體制,即“不像機關,不像高校,不像企業,不像事業單位”,但卻肩負著把科技成果推向產業化的重任。作為完善創新體系的重要一環,新型研發機構的發展與地區的科技創新環境息息相關。
談及濱海新區新型研發機構的發展成績,區科技局主要負責人如數家珍: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在新區孵化聚集企業100余家,研究院三大技術平臺服務行業客戶300余家,運營公司估值總計約8億元;浙大濱海產業技術研究院在孵企業110余家,累計申請知識產權280余項,累計產值超14億元;天津先進技術研究院孵化企業飛騰公司3款CPU入選“中國品牌日國貨新品”;北大濱海研究院孵化的云圣智能公司獲得“新基建產業獨角獸TOP100”,公司估值超過10億元;中科智能識別產業技術研究院共吸引社會融資3.97億元,技術授權及孵化企業總估值超過31億元;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獲批成為天津市唯一一家生物醫藥智能化產業創新中心。
區科技局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實施《三年行動計劃》以來,濱海新區與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了10家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有效實現了科研院所向“四不像、四位一體”新型研發機構的改革。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為了進一步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與能力,濱海新區多措并舉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不僅出臺了《濱海新區關于加快新動能引育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倍增發展的政策措施(試行)》等政策措施,建立高企培育臺賬,實施一對一精準幫扶,形成“遴選一批、入庫一批、培育一批、認定一批”的國家高企培育機制;還建立了“雛鷹—瞪羚—領軍”梯度培育體系,有效增強了濱城企業的創新效能,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達到95%以上,使得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的作用愈加突出。
自《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濱海新區科技領域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持續深化。目前,天津科技大學科技園獲評首批市級大學科技園,30余個創業團隊相繼進駐,“校區+科技園區+社區”融合發展的創新生態初顯成效。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濱海)石化產業研究院落戶科技園,2022年9月將迎來首批師生,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源頭體系在科技園初見雛形。中國(濱海新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北塘中關村科技園中心法庭、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陸續投入使用,已在科技園形成集知識產權創造、審核、運用、服務、保護于一體的服務體系,為科創企業量身打造了知識產權保護“屏障”。
濱?!嘘P村科技園也積極整合海河基金、中小企業擔保中心、銀行機構力量,設立濱?!嘘P村科技園產業基金,針對企業在各發展階段的不同需要,打造立體化的投融資服務體系,賦能科技型中小企業由“種子期”跨越到“成熟期”,打造科技金融支撐體系。
為了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濱海新區編制了《天津市濱海新區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制定了《濱海新區推進創新立區、打造自主創新升級版若干措施(試行)》及相關實施細則、《關于新型研發機構深化改革指導意見》《濱海新區進一步支持創新載體平臺建設的若干措施(試行)》等一系列措施。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濱海新區推動科技體制改革三年實施方案》。
與此同時,濱海新區還建設了總量50家的科技企業上市資源庫,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規模100億元的天津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也落地于此。現如今,濱海新區注冊的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已超過60支,科技型上市企業達到30家。
此外,濱海新區還積極探索“揭榜掛帥”機制,構建開放式創新體系,激發創新活力。打造“鯤鵬計劃”升級版,建立“人才點餐、新區配餐”機制,落實濱城人才服務證制度,持續加強人才服務,累計引進領軍人才1171人,引進學歷型人才57794人。
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濱海新區將在此基礎上,鞏固階段性成果,進一步推動各項工作目標的落實,確??萍紕撔氯晷袆佑媱澣缙趫A滿完成。(記者牛婧文報道賈成龍攝影部分圖片由區科技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