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如果說綠色是生態城的“肌膚”,水域就是生態城的“血液”。海水、河水、湖水、溪水……共同組成了生態城的水域版圖,水景雖美,但安全更為重要。記者23日從生態城管委會獲悉,一直以來,生態城高度重視水域安全工作,織密、筑牢水域安全防護網,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位于國家動漫園后廣場的人工湖是生態城最早建設的景觀水域之一。走在公園環湖的小路上可以發現,除在臨水區域設置了1.2米高的半封閉式圍欄以外,還有隨處可見的各種溫馨安全提示,為居民親水游玩筑牢安全屏障。生態城以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為依托,采取“防為上、巡為先、宣為要”等一系列有效舉措,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對區域內水體進行全面排查和清理,尤其對靜湖、惠風溪、南堤步道公園等水域廣、水體深、人流量多的涉水區域和公園進行安全“大體檢”,對有風險的鄰水區域及時增設安全標識牌。截至目前,生態城共設置水域周邊安全標識牌190余個,有效筑牢防溺水“安全網”。
生態城依托智慧城市建設,通過智能科技,不斷提升水域安全防控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水平。水域上空的無人機,在“喊話”游客注意游玩安全的同時,也成了一道獨特的“智慧風景線”。在生態城南堤濱海步道公園、浪花藝術館、鯉魚門、印象海堤公園等點位,“身穿”紅色外衣的虎鯨無人機沿著海、河岸線平穩飛行,開展安全警示巡查,在國慶小長假等重要節點,每天要工作近7個小時。如遇到有人下海、釣魚、趕海拾貝,無人機會立刻壓低飛行高度,“喊話”游客注意安全。此外,設立在人工湖、水塘、海邊等場所的“智慧小喇叭”也始終不停歇,每當遇到在附近徘徊的居民,就會及時發出提醒。
此外,生態城依托“海綿城市”建設打造區域水安全體系,并踐行“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既解決了城市逢雨必澇的問題,又可有效補充地下水,讓城市與自然融為一體,有效減少地面積水,為居民出行保駕護航。在生態城,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提升了區域排水防澇能力,保護了生態空間,水生態、水資源、水環境、水安全得到全面改善。
為了讓居民在“安全圈”內享受親水時光,生態城還在各個公園內貼心設置了安全親水區域。在惠風溪公園的垂釣區域,河岸周圍的石欄桿保護著垂釣者的安全;在故道河邊,設置了釣魚安全區域示意圖。此外,生態城還聯合各中小學開展防溺水專題教育,發揮家校聯動合力,做到家校齊抓共管、聯防聯控、嚴防學生溺水事故發生,打通水域安全宣傳“最后一公里”。生態城還對公園內游泳愛好者較為集中的重點區域,配置了救援設備,不定期組織開展事故應急處置演練工作,提高巡查人員、水域管護人員應急處置能力,有效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