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置入支架也能讓閉塞的下肢血管恢復通暢?日前,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血管外科成功為一名83歲高齡患者實施了藥物涂層球囊擴張術,使其閉塞的下肢血管恢復了通暢。
高齡!基礎??!下肢動脈狹窄,截肢?
今年83歲高齡的徐奶奶,有近20年的高血壓、糖尿病史。大概三個月前,她開始感覺右腿不舒服。漸漸地,腿疼得越發厲害,晚上連覺都睡不好。最近,她右腳趾變得黑紫,還出現了皮膚破潰、無法愈合的情況。
【資料圖】
家人帶她跑遍了當地多家大醫院,雖然找到了病因——下肢動脈狹窄、血供差,但由于年齡太大,且有多種基礎疾病,醫院給出的方案均是保守治療,不得已時再考慮截肢。家人希望尋求更理想的治療方法,經多方打聽、考察后,帶徐奶奶慕名找到泰心醫院血管外科李學東主任。
找出罪魁禍首吹響保肢集結號
入住泰心醫院后,血管外科醫療團隊發現,徐奶奶的右腳趾的皮膚紅腫熱痛,局部已經嚴重感染,兩條小腿蒼白、冰涼,初步考慮是右下肢血管存在狹窄甚至閉塞,并立即為她進行了下肢動脈血管造影檢查。造影結果顯示,徐奶奶自大腿根部動脈血管和膝下三支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閉塞,這正是她腿疼和腳趾破潰的罪魁禍首。
據了解,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高而增高。美國7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為10%,37-69歲發病率為1-2%。資料表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也是我國中老年人常見的周圍血管病。(數據來源:《血管外科學》)
感染擴散、長期疼痛時刻威脅、折磨著這位高齡老人。血管外科迅速響應,為徐奶奶吹響了“保肢、保命”的集結號。
微創!免支架 !老人順利出院!
針對徐奶奶的病情,傳統解決方案是在血管內置入金屬支架。由于患者下肢狹窄部位較多且存在高齡、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如果采用傳統方式,需置入多枚支架,術后出現再狹窄的可能性較大。醫院副院長劉志剛親自會診查看病情,與血管外科主任李學東共同制定了藥物涂層球囊無支架化治療方式,為徐奶奶的下肢血液循環開辟通路,這樣既能避免支架置入,又能保證較高的血管通暢率。
藥物涂層球囊在擴張血管狹窄部位的同時會將抑制內膜增生的藥物釋放在局部的血管內膜,從而達到抑制血管內膜的增生、提高血管通暢率、減少再狹窄幾率的目的。
經過全面術前評估和精心的術前準備,李學東主任率隊為徐奶奶進行手術治療。患者體型瘦小、下肢動脈血管偏細,對術者提出了較高的技術要求。李主任憑借豐富的經驗為其開通一條膝下血管脛前動脈,使血液得以順利流通到其右腳趾傷口處,并應用藥物涂層球囊疏通了閉塞的血管。
術前
術后
術后當天,徐奶奶的疼痛就明顯緩解,雙腳也不再冰涼。擺脫了疼痛的折磨,她得以睡了幾個月來第一個好覺。術后第二天,徐奶奶的下肢膚色從蒼白轉為紅潤,右腳的傷口也開始愈合。經過維持血管通暢、改善下肢循環、營養遠端神經的系統化藥物治療,目前徐奶奶已順利康復出院。
來接母親出院的女兒難掩激動:“我媽這幾個月確實太受罪了,止疼片一天吃四次都還是疼得睡不著覺。沒想到手術效果立竿見影,而且還是微創方式。真的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延伸閱讀:
血管外科治什么病,您知道嗎?
血管外科涵蓋的范圍很廣,主要針對除顱內血管、心臟血管以外的外周血管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血管外科的發展趨勢是在最小的傷害及痛苦下,為血管疾病進行有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