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糧食生產功能區整治優化工作的推進,也面臨著一些養殖戶的不理解,朱法昌作為一名老黨員,也是城頭村甲魚養殖帶頭人,他主動向村里請纓,從他家的甲魚塘先開始整治。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新安鎮全力以赴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整治優化工作。老黨員、鎮農業農村辦主任陳益民介紹,新安鎮專門成立糧功區整治優化專班,由黨員領導班子帶隊,成立了11個工作小組,實行分村包干責任制,落實每周一走訪、每周一例會、每周一通報“三個一”工作機制,為該項工作強化了組織保障。
“新安是典型的水鄉,水產養殖戶較多,青蝦、魚鱉等都有自己的生產周期,工作組和我們一起研究,結合當地的養殖戶實際,因時因地,分類排定退養的計劃,得到養殖戶的認可。”城頭村黨總支書記吳興斌說。
在退養的過程,也盡最大努力幫助養殖戶減少損失。舍東村一苗木養殖戶,占地350畝,在騰退過程中,村委積極幫助提供30余畝村級林地供其名貴苗木種植,并通過牽線搭橋與2家園林公司合作,銷售大量苗木。
糧食功能區清理騰退后如何提高效益,這也是新安鎮黨委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依托“四季四幫”載體,通過農技指導小組,對種糧戶進行指導培訓。沈琦作為一名85后年輕黨員先試先行,推行“單季早稻——榨菜”的“稻菜輪作”模式,提高復種指數。
截至目前,新安鎮已流轉600余畝土地面積用于“稻菜輪作”,單季榨菜畝產達3500公斤至4500公斤,有效提升了畝產種植效益,并以不低于1元/公斤的價格對本鎮范圍內的榨菜進行保底價收購,進行加工銷售,每畝可實現凈利潤1200元至2200元不等,真正實現了在保障糧食供應的前提下,既保障了“米袋子”,又保住了“菜籃子”,更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記者 沈曉顏 通訊員 謝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