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9日從天津經開區管委會了解到,天津市無人機和新材料人才創新創業聯盟(以下簡稱聯盟)自2020年9月成立以來,聯盟成員由成立之初的36家擴展至84家,新引進項目12個,總投資超過14億元,集人才智慧、匯產業資源、促產才融合、謀創新發展,聯盟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今年,聯盟著重打造泛產業集群,一季度積極推動望圓科技擴建項目、云圣智能上市總部項目、思騰合力產業鏈配套項目、致導科技擴產項目等盡快落地,服務聯匯智造、對接遨博機器人、哈工大機器人、特斯聯科技等企業,借第六屆世界智能大會智能制造高峰論壇籌備契機,邀請企業參會并加入聯盟,做好固盟、擴盟工作。
以“盟”招商,推動優質項目落地
聯盟成員企業云圣智能落戶天津經開區后一路披荊斬棘,如今,該企業已申請百余項核心技術專利,核心產品虎鯨無人機及虎穴全自動機場在全國各地規模化部署,為國家安全、智慧城市、智慧電網等行業搭建天地聯動的物聯網指揮管控系統。去年底,企業剛剛完成超億元B+輪融資,B輪融資累計3億元。其90后創始人陳方平,一度入圍2020福布斯亞洲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聯盟推薦陳方平為天津市突出貢獻專家和濱海新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享受市、區人才服務政府津貼和“白金卡”待遇。多地政府均拋來橄欖枝的情況下,企業將上市總部留在經開區,心無旁騖地將科研成果在經開區這片沃土上不斷產業化、規?;⑹袌龌?。
據了解,聯盟自成立以來,先后開展了對無人機和新材料領域人才、技術、項目等方面的走訪調研,深入了解產業現狀和發展趨勢。經過一年多的發展,聯盟成員由成立之初的36家擴展至84家,新引進項目12個,總投資超過14億元,涌現出思騰合力、鳳凰智能科技、星藍科技、宇龍科技、華鼎遠望等一批無人機上下游產業鏈代表性企業,培育出云圣智能、深之藍、望圓環保等多家擬上市主體,致導科技等領軍企業持續加大在經開區的投資發展。
廣納群賢,集聚創新創業要素
聯盟作為創新的聯合體,在推動無人機和新材料產業創新創業要素聚集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聯盟積極統籌產學研優勢科技資源,組織技術交流和合作,推動創新創業資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自成立初,聯盟即聘請包為民、樊邦奎、王振國、陳曉紅、向錦武5位院士為特聘專家,為聯盟發展掌舵導航;與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用航空分會、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等10余家行業協會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為人才引進、融資對接和項目撮合開辟有效渠道;搭臺唱戲,累計舉辦世界智能大會智能制造高端峰會、“泰達人才說——機贏未來”無人裝備制造行業專場交流會、泰達京津冀智能科技企業對接、中德工程專業校友聯絡等20余場活動,整合匯聚創新創業服務資源,推動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等在人才需求、技術互通、產品合作等方面展開合作,解決無人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產業發展痛點、難點問題,打造“無人裝備和新材料產業生態圈”共謀產業發展。
目前,第六屆世界智能大會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今年聯盟擬開展傳感器論壇,進一步聚集創新創業要素,助推無人機和新材料產業發展。
以“盟”協同,深化政校企合作
去年,聯盟與天津科技大學聯合成立共建共育基地,科大聘任聯盟成員企業云圣智能聯合創始人朱勝利、思騰合力總經理王偉擔任客座教授,企業為高校學生提供實習鍛煉機會,創新了政校企聯動、人才培養、資源共享等“三項機制”,推動了重大項目、產業學院、技術共研等“三類合作”,搭建起校企協同育人、師資共享共育、產業就業對接等“三個平臺”,有力加強了各方在技術攻關、人才培養、項目引進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聯盟堅持“共同締造”理念,撮合高校院所“供給清單”和企業研發生產“需求清單”,深化政校企合作和產業協同發展。目前,聯盟已鏈接高校院所20余家,聯系領軍企業200余個,開展對接交流活動20余場次,推薦天津市突出貢獻專家8人,吸納產業人才400余人,加速了對人才和項目的“虹吸效應”。
主動靠前,強化企業服務
為更好地服務擬落地項目在津發展,聯盟牽頭制定了《天津市無人機和新材料人才創新創業聯盟服務清單企業落戶篇》服務清單。服務清單內容涉及載體服務、企業設立相關服務、人才服務、生活服務四個方面,為聯盟成員在經開區設立企業、招聘人才、生活服務提供便利。同時,聯盟主動服務、靠前服務,以成員單位需求為導向,協調解決聯盟成員單位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痛點。
聯盟成員單位愛思達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提出,近年來,天津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很快,人才需求旺盛,但專業人才招聘困難,供不應求。聯盟加強上下游產業的對接,拓展高校院所和企業合作的廣度和深度。聯盟推動愛思達與西安交通大學牽線搭橋,并為其對接天津工業大學聯合研發無人機輕質化材料。很快,校企共同研發的復合材料自動生產設備就會進入生產調試階段。
下一步,天津經開區將以產業人才聯盟為新動能,充分發揮聯盟橋梁紐帶作用,強化服務優勢,促進行業交流,把聯盟建設與產業鏈補鏈結合起來、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與產業聚集結合起來,著力打造泛產業集群,營造“產學研共建、研發設計制造共榮、產業鏈共享”的產業生態,為區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