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經過近6個月的征集,杭州博物館又多了365套3752件藏品——涵蓋票據、書畫、陶瓷、民俗、絲織、圖書、郵票、紅色革命文物等多個品類。這些藏品全部由杭州市民無償捐贈!這一次,杭州人用一個個“珍貴故事”拼成1912年以來的“杭州記憶”。
記者看到了一些代表性的藏品。例如,20世紀30年代的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葉為銘夫妻合照、1929年的《杭州西湖游覽指南》、1947年的絕賣文契、1948年的滬杭知味觀友誼歡聚合影、1957—1984年全國各省布票及糧票、20世紀70年代曙光小學個人獎狀等,多角度展現了近代以來杭州市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情況。
“這件民國牛皮箱是我外婆的嫁妝,外殼包的是一層純牛皮,印有‘浙省回回堂柳通裕造’字樣。”吳婷婷女士捐贈了牛皮箱和西湖牌縫紉機。上個世紀,人們穿衣多是自己買布,再由裁縫量身定做,一臺縫紉機可謂家中“大件”。當時,連縫紉機在內的“三轉”(其他為手表、自行車)和“一響”(收音機),撐起了姑娘家陪嫁的體面,杭州制造的“西湖牌”縫紉機在當時更是風靡一時。
蔣凌先生代外公裘榮興捐贈了旗袍、民國手工制作帶子等45件。他說,其中3卷帶子是1932年前由裘榮興母親為出嫁所制,舊時,繩帶少有大批量生產,因而由新娘親手編織作為嫁妝,從隨身布襤帶、包袱帶,到小孩出生捆水衲布頭的繩帶,都是用自織帶子,一針一線皆有意。“當時杭州民間有織帶子陪嫁的習俗,外公參觀過數個展覽,與婚嫁相關的唯獨缺少手工帶子成品。”
查永玲退休前為浙江省博物館藏品部研究館員、主任,多年來從事藏品研究利用等相關工作。“這一批毛主席頭像紀念章均為20世紀60年代收藏、保存至今,是上世紀時代風潮的見證物;三本中國共產黨章程分別為1987年、1997年和2002年,均保存完好。”
“博物館之城”建設需要動員全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2021年,杭州博物館建館20周年,杭博開啟了“百萬收藏”計劃,希望通過10年努力,向廣大杭城市民征集100萬件1912年以來展現杭州人民生活履跡、具有濃重杭州文化印跡、體現杭州城市發展建設歷程的物證和書證藏品,打造一個留下、記錄和展示杭州城市歷史與記憶的“百姓的博物館”。
昨天,杭州博物館向第一期捐贈代表頒發捐贈證書;同日,啟動“百萬收藏”計劃第二期,將繼續向社會征集反映近現代杭州城市建設變遷、生活方式轉變的實物物證,并特別發起非實物類圖像、影像與聲音的征藏——可以是私藏杭州美食地圖,也可以是曾經拍下的現在已經消失的建筑、角落,甚至是杭州各地的方言,叫賣聲、公交地鐵的報站聲等,詳情請關注“百萬收藏@杭博”小程序。(通訊員 陳晶 記者 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