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濱網訊(記者 戰旗)市發展改革委日前出臺了《天津市海河流域中下游區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實施方案(2022—2024年)》。
努力形成渤海之濱產綠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模式
據了解,試點區域位于海河流域中下游,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之間,永定新河匯水區與獨流減河匯水區圍合的范圍,總面積約800平方公里。包括一級河道4條,分別為永定新河、獨流減河、新開—金鐘河和海河;二級河道22條;主要湖庫5座。方案涉及濱海新區、東麗區、津南區、西青區、寧河區五區。試點將在“津城”“濱城”間的綠色生態屏障帶中,采用生態環境導向型(EOD)城市開發模式,實現生態率先突破,探索生態產品價值的有效實現路徑,打造生態資源富集的“綠谷”、引領轉型發展的“綠峰”,努力形成渤海之濱產綠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模式。
《方案》提出:多措并舉實現根源提升,協調以黃港水庫、鴨淀水庫等湖庫為核心的干支流水庫群與中下游水系生態之間的關系,加強馬廠減河、月牙河等流域綜合治理,共安排人工濕地建設、河道溝渠生態治理、污染底泥清理、生態護岸建設、污水管網改造、入河排污口整治、污水處理系統提升7大類24個項目,實現水系連通、水體循環,提升河流自凈能力。
《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標為:以節水優先為前提,統籌調配水資源,協調外調水,增蓄地表水,多用再生水,多水源解決生態用水;同時依托試點區域河湖眾多、水網發達的優勢,在現有的水系連通循環基礎上,堅持蓄水、補水、凈水、活水多措并舉,以一級河道、污水處理廠出水為水源,完善二級河道、湖庫、濕地的連通循環體系,充分發揮湖庫調蓄以及濕地凈化功能,從水源保障、水系連通、水生態修復三個方面構筑“清水暢流”的綠色生態水網,為構建“津城”“濱城”雙城格局提供規劃引導和生態支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貢獻天津之為。
新區將建設六個重點工程
《方案》安排了核心任務、科學規劃土地資源、實現綠色低碳生產轉變、開展流域全面控源減污、提升水體生態系統功能、加強流域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等六項重點任務。按照天津市海河流域中下游區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建設任務,《方案》提出實施濱海新區黃港水庫生態修復工程和濱海新區北水南調(新城鎮至八米河段)治理工程,具體包括濱海新區6個項目,即生態蓄水湖工程、黃港濕地水系連通治理工程、黃港濕地生態區水環境綜合治理與修復工程(東興隆泵站)、黃港濕地生態區水環境綜合治理與修復工程(黃港二庫泵站重建工程)、濱海新區環保督查雨污分流改造項目津塘路泵站新建工程、北水南調水系(新城鎮至八米河段)治理-北水南調干渠工程。其中,生態蓄水湖工程、黃港濕地水系連通治理工程不僅能防止因養魚池造成的水污染問題,保障周邊生態環境,并且能使區域受損生態系統隨著水環境的改善而逐步修復,生態景觀得以恢復。濱海新區塘沽地區南北向的河道與外圍永定新河的溝通少,聯動性差,無法實現水系的良好循環,新建東興隆泵站能夠改善水系生態面貌,更好滿足對水環境質量的要求。黃港二庫泵站重建工程的預期環境效益將主要體現在排澇效益和生態補水效益等方面,有利于片區的經濟發展建設,社會效益顯著;濱海新區環保督查雨污分流改造項目津塘路泵站新建工程作為濱海新區核心區的排出終端工程,其建設后,可解決現狀馬蹄管范圍內污水排放及津塘路以南片區、趙家片區雨水排放的雨污分流不徹底問題,從根本上保證水質穩定,改善水環境,同時可使津塘路以南片區、趙家地片區的汛期雨水及時排出,解決城市內澇,為區域內居民營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環境;北水南調水系(新城鎮至八米河段)治理-北水南調干渠工程的實施,一方面可以實現水資源的充分利用,為濱海新區提供生態用水,另一方面可滿足新城鎮、官港湖等區域的生態用水需求。此外,本次北水南調工程實施后,可改善入海河流水質,為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力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提供有力的水資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