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成果評價 破解“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問題
■ 成果評價導向 解決“評什么”“誰來評”“怎么評”問題
■ 明確政策界限 擔任領導職務的科研人員依法依規獲得技術股權不屬于經商辦企業,技術作價入股可享遞延納稅
日前,我市印發《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意見》立足我市實際,聚焦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落實中的“細繩子”問題,每一條舉措都緊盯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目的就是打通政策落實堵點、難點,激發科研人員活力,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
《實施意見》本著“跳一跳”有可能、“撐桿跳”能實現的思路,提出到2023年,全市技術轉移機構超過200家,全市大學科技園達到8家,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1700億元,比2020年增長50%以上,占GDP比重位居全國前列。到2025年,全面建成高質量成果供給有力、評價機制完善、專業機構活躍、轉化渠道通暢、資源配置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
提出4類66項具體舉措
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意見》統籌“立新標”和“解細繩”,大膽創新,提出了4類17個方面的66項具體舉措:
一是構建高質量科技成果產出機制。強化企業主體地位,鼓勵產學研合作;改革項目形成機制,從科研立項源頭推動成果與市場對接;完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破解科技成果評價中的“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問題;提升知識產權管理水平。
二是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從放權賦權、收益分配、盡職免責、考核獎勵等方面深化改革、完善機制。
三是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包括加強科研單位技術轉移機構建設、發展社會化技術轉移機構、培育專業化技術轉移人才、引導規范第三方科技成果評價四個方面。
四是提升市場化配置能力。包括完善技術交易市場建設、強化金融支撐、拓展轉化渠道、提高載體承接能力四個方面。
立足政策落實 解決實際問題
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意見》立足政策落實、解決實際問題。針對科技成果的評價導向作用發揮不夠、評價體系不健全、評價行業不成熟等問題進行逐條落實。
同時,解開成果轉化“細繩子”。針對政策落實難點堵點問題,健全科技成果轉化容錯免責機制,細化稅收優惠政策操作流程,改革科研項目立項方式;針對成果轉化導向不足問題,提出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把科技成果轉化貢獻作為科研人員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等的重要依據。
《實施意見》將融入全要素,促進技術要素市場化配置。一是從科技成果供給側、需求側和服務側著手,強調提高科技成果產出質量、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提升技術要素市場化配置,全方位調動成果轉化各主體的積極性。二是提出科研單位應制定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細則,細化賦權改革等成果轉化流程,形成全鏈條服務體系。三是進一步強調多部門協同,打通政策鏈,暢通落實渠道。
呈現三大創新亮點
據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實施意見》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扭轉成果評價過時做法、強化評價成果市場化配置、明確政策界限三方面。
在扭轉成果評價過時做法方面,我市堅持科技創新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徹底轉變指標單一化、標準定量化、結果功利化的傾向。一是解決“評什么”問題,二是解決“誰來評”問題,三是解決“怎么評”問題。
在強化評價成果市場化配置方面,我市將堅持“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有機結合,引導市場配置資源,解決科技成果“怎么用”問題。一是設立概念驗證資金、天使母基金,引導企業家、天使投資人等各類市場主體從需求入手,提早介入研發活動。二是改革科研項目形成機制,探索以“揭榜掛帥”實施重大科研項目、以“研發眾包”等模式解決企業技術難題。三是完善技術產權、股權交易場所,推動評價成果進入市場交易。
在明確政策界限方面,一是明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可從市場上獲得技術開發、技術咨詢等成果轉化收入。二是明確擔任領導職務的科研人員依法依規獲得技術股權不屬于經商辦企業。三是明確技術作價入股可享遞延納稅。(記者 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