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著力破解農村“黨員難管理、活動難開展、產業難發展、群眾難致富”“四難”問題,近年來,永寧縣楊和鎮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探索推行“田園黨建”工程,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黨建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融合共進,讓“田園黨建”引領產業興旺、生活富裕。
組織建在田園上 黨員服務在一線
“老叔最近身體怎么樣?生活上有什么困難嗎?”楊和鎮紅星村駐村第一書記馬世慧關切地詢問著馬興民的情況,出門后發現天色已黑,他又邁著急促的步伐走向另一棟住戶家中。
作為紅星村的一名黨員包聯群眾戶,馬世慧經常利用下班時間深入到聯系的15名群眾家中,為他們講解惠民政策、倡導文明新風、調解矛盾糾紛。2021年以來,為實現黨建工作向田間地頭延伸,楊和鎮以設置黨員進駐“田園黨建”網格的方式,精心選配黨性強、作風正的252名黨員,每名黨員聯系15戶群眾,通過結對幫扶、示范典型帶動作用,把全鎮黨員群眾的思想、行動、力量和智慧凝聚到鄉村產業發展中。140名農村致富帶頭人帶著群眾干,用黨員致富帶頭人的“紅色力量”撬動現代農業產業的綠色發展,使干群關系更加緊密,組織活動更加接地氣。
活動放在田園上 會議精神植心間
為使黨課更接地氣、更具實效,結合農村生產生活實際,楊和鎮還創新推出“田園黨課”,將黨課從室內搬到田埂上,農渠邊,將“集中課堂”變為“田園課堂”。鎮班子成員擔起講師職責,用群眾聽得懂、喜歡聽的“地方話”傳達“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區市縣黨代會精神等,解決了農村黨員學習與農忙之間的沖突。
“書記,你剛說的咱們縣十五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你準備帶領我們怎么干……”楊和村村民一邊擼起衣袖一邊問。“結合我們村的現有情況,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打造‘綠色無公害’有機蔬菜品牌,續建高標準設施溫棚……”楊和村黨支部書記答道,聽到回答,坐在田埂上的村民們勞作后的疲憊瞬間煙消云散,眼神中閃爍著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楊和鎮自推出新“三同”工作法以來,鼓勵鎮村干部走出辦公室,與群眾“同學習、同勞動、同吃”,讓干部的心向群眾靠近,讓群眾的心向黨靠近,催生群眾路線的新格局新境界,共同促進鄉村振興。
服務落在田園上 黨群共畫同心圓
按照“建點連線成片”的工作思路,楊和鎮還以創建農村黨建陣地示范點為依托,著力打造王太堡黨建示范生態觀光園、觀橋村休閑采摘園、永安社區聯合黨委黨建示范帶和永康社區聯合黨委黨群服務中心,構建“兩園一帶一圈”黨建示范格局。
“今年觀橋村圍繞‘五民黨建工作法’,按照‘一村一品’經營模式,投資20萬元,在溫棚采摘園區內,打造了以英雄烈士譜、紅色故事繪、觀橋村黨建成果展等為主要內容的160米黨建長廊,同時利用溫棚外圍的空余墻面和場地繪制愛國文化墻,實現農旅融合,吸引群眾觀光采摘,每棟溫棚增收4000元左右,取得了看得見、評價好的實效,成為聯系黨員群眾、凝聚黨心民心的橋梁紐帶,充分發揮了黨建陣地示范點的輻射帶動作用。”觀橋村黨支部書記李永新說。
“這個葡萄是我2019年種植的,3年才開始掛果,兩個品種,一個是陽光玫瑰,一個是巨玫瑰,共種植了119畝,今年長勢非常好。”旺全村村民潘生林說。旺全村自2010年開始發展葡萄產業,從幾棟溫棚的種植到現在2102畝647棟設施溫棚和548畝露地鮮食葡萄種植,旺全村在抓產業、穩就業、促增收的道路上,一步步趟出了“一村一品”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2021年以來,楊和鎮依托各村現有的產業模式,采取“支部+合作社+產業+農戶”生產經營模式,整體推進村莊、產業、田園綜合體等規劃,因地制宜分片打造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勾畫產業跨村聯建,資源抱團發展的美麗田園發展藍圖。王太堡立足生態稟賦,深挖旅游資源,開辟產業鏈條,打造集休閑旅游、農事體驗、農產品加工為一體的綜合業態?;葚S村打造“五微黨建工作法”,積極探索代管土地新途徑,全力打造綠色有機蔬菜采摘園,種植面積22.5畝,通過土地認領的形式,為客戶提供不間斷采摘的集中管理模式。南北全村積極爭取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200萬元,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共建設設施溫棚442棟,拱棚296棟,打造了兩個拱棚項目區,積極調動本村致富帶頭人入園發展蔬菜種植產業。結合全域旅游,以鄉村旅游為突破口,進一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了種植戶收入,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記者 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