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初,沈姐給我發來一段視頻:兩名工人正在一間店面里清理陳舊發黑的墻面。“愛心廚房要上新了,政府部門給我找了兩間店面,就在市人民醫院邊上。”
沈姐,名叫沈香?,今年54歲,是麗水一名普通的來料加工經紀人,也是麗水“沈姐無償獻血造血干細胞協會”會長。在長年的志愿服務中,她目睹許多患血液病、腫瘤的住院病人想吃一口合胃口的飯菜而犯難。去年2月起,她在括蒼小區自家樓下支起一間愛心共享廚房,供病人和家屬使用。柴米油鹽一切費用由她開支,不收病人一分錢。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盡管有些簡陋,火紅的爐灶卻給那些久困病床的人,帶去了想念已久的家的味道。去年8月開始,錢江晚報多次報道沈姐和愛心廚房的故事,引發眾多熱心讀者和企業伸出援手。沈姐非常感動,她說,大家的肯定和支持是她最大的動力,讓她更有信心把愛心廚房辦下去,辦得更好。
錢報報道后
知道愛心廚房的人越來越多
得知愛心廚房即將開“分店”,我們本想立即去看看,卻被突如其來的疫情耽擱了。今年元旦,終于再次趕赴麗水。在熙熙攘攘的府前街上,“沈姐愛心共享廚房”的大紅店招很是惹眼,沈姐早就等在門口。
“自從錢江晚報報道后,政府越來越支持我們。”沈姐說,這兩間店面是麗水市衛健委幫忙找的,免租金,裝修則是麗水市紅十字會幫的忙。
這間新的愛心廚房有54平方米,上月剛裝修一新,元旦前正式提供服務。和最早那間位于住宅樓與小區圍墻之間的過道上、四面透風的廚房相比,這里的條件顯然好多了:潔白的墻磚、锃亮的不銹鋼廚桌和水槽、全新的電磁爐和高壓鍋一字排開,還用鋁合金門窗隔出一間儲物間。一切看上去正規有序,告別了因陋就簡的模樣。
新的愛心廚房的開放時間是上午8點半到12點、下午3點到5點。為了維持秩序,每位使用廚房的病人家屬填寫申請單后,會領到一張粉紅色的愛心廚房使用卡。沈姐每天安排一名志愿者在廚房值班,負責使用登記、添補油鹽醬醋等等。
沈姐說,錢江晚報報道了愛心廚房后,社會上知道的人越來越多。“只要病人的確有需要,都對他們開放。”
從沈姐的仰慕者變成廚房的受益者
她深刻理解公益的意義
新的廚房,改變的是條件和環境,不變的是溫暖和慰藉。
縉云縣的趙鳳龍,這天在廚房熬了一鍋蝦粥。他妻子患宮頸癌,20多天前住進麗水中心醫院,做放化療。他特地挑了比較貴的河蝦,還在粥里加了紅豆、花生和小米,“她胃口不好,只想讓她多吃幾口,補充點營養。”
在老家時,趙鳳龍曾在錢江晚報上看到過沈姐和她的愛心廚房的報道,當時只覺得很感佩,沒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成為廚房的受益者。“來了之后,感覺比新聞上寫得還要好。”“這個愛心廚房真是太需要了,幫了我們的大忙。我不是想省錢,有個地方能讓我們做飯,我就可以燉得爛一點、清淡一點,她也能多吃一點。”
年輕時,趙鳳龍在艦艇上服過役,大伙輪流在廚房做飯,廚藝是那時候練就的。結婚后,家里一直是妻子下廚多,生活中也是她照顧他更多,而現在疾病讓兩人的角色換了過來。沈姐的愛心廚房,給他們的疲憊生活提供了一點緩沖,也為病痛所影響的現實帶來一絲慰藉。
藍女士家在麗水遠郊,和沈姐認識多年。她說,沈姐一直是她的榜樣,平時她也參與一些公益活動,上個月丈夫突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她也成了愛心廚房的使用者,讓她對愛心和公益有了更刻骨銘心的認知。“我這才深刻地體會到,在一個人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對他意味著什么。”
“等丈夫病好一點,我也要像沈姐一樣,繼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藍女士說。
沈姐說,錢報讀者的愛心和善舉
為她減輕了很多壓力
愛心廚房每天至少接待二三十位病屬,少的時候燒八九十個菜,多的時候兩百多個菜。一天油要用掉十斤,一個月煤氣要十幾罐。所有的油、煤氣和調味料,沈姐都免費提供,堅持分文不收。為了維持廚房的運轉,每個月她要付出三四千元。
說到為何堅持不收費,沈姐曾告訴我,兩三塊錢對一般人不算什么,但對有重病人的家庭來說,每次花兩三塊錢做一次飯,也許就是不小的負擔。
去年,錢報報道了沈姐的故事后,許多讀者都為她的愛心和善舉而感動,陸續有讀者給她寄去各種廚房用得上的物資:高壓鍋、食用油、調味品、米、面粉……一些愛心企業也紛紛伸出援手。
這一次回訪,沈姐再次向大家的愛心與善意深表謝意。她說,這小半年來,廚房用的米、面、油幾乎都是捐贈物資,她每個月只需要補充煤氣。她還說,9月份我們送去的一家愛心企業捐贈的大米特別好吃,“熬出來的稀飯又稠又甜,很多病人家屬都跟我打聽是哪里買的,我說是錢江晚報的熱心讀者捐的。”
一位杭州的女讀者,每月都會給沈姐寄米和油,她說自己照顧過得肺癌的外婆,知道找地方給病人做點可口的飯菜有多難;還有北京一家公益組織看了報道后寄來3箱鴨蛋,還讓沈姐就近聯系一家養鴨場,每個月的鴨蛋由他們負責出資配送。
四面八方涌來的善意,像不熄的爐火,讓沈姐格外感動,也讓共享廚房這個愛心流動的港灣溫暖更多人。
每件捐贈的物資,小到一瓶醬油、一包鹽,沈姐都會仔細登記,確保它們用在廚房,幫到病人??爝f上有寄件人信息的,她一定會打電話過去,說聲謝謝。但對想捐錢的愛心人士和企業,她還是都謝絕。“想捐款的人,我知道真是出于愛心。”沈姐說,“但我也知道,多數人都是掙工資。我對他們說,現在我還能支撐,等我以后真的困難了,再請你們捐不遲。這樣說,他們都能理解我。”
對于未來的打算,沈姐說,有關部門幫她在小區門口也找了一間店面,目前正在談。如果能談下來,老的那間露天廚房就可以搬進去,讓病屬們做飯時不用再忍受酷熱和寒風。她希望愛心廚房的服務群體可以再擴大些,幫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對錢江晚報一直以來的關注,她也始終心懷感激:“謝謝錢報讀者的愛心,也希望錢報記者寫出更多溫暖人心的報道。”(記者 何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