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立柱數量最多的標段,我們從5月20日起進行首根澆筑,截至目前已澆筑648根,立柱施工任務將于近期全部完成。”12月20日,宿連高速公路宿豫至沭陽段1標段項目部技術負責人黨寶文笑著介紹道。
在他身后,灰白色的立柱像列隊的士兵,展示著標桿立柱的魅力和風采。
把控細節:兩人一天“磨”一塊模板
橋梁之所以能立起來,是因為有堅實的立柱連接著橋面和基礎。澆筑每一根立柱,都有著復雜而嚴謹的工序。
立柱光潔的表面、標準的弧度、優美的線條,都基于高標準的專用模板。而工廠化定制的模板,需要經過方案比選、設計出圖、板料選用、精準下料、焊接控制、成形試拼、數控精調、密閉試驗、拼縫編號等工序精雕細琢,才能滿足施工基本要求。
據現場技術人員介紹,模板運到1標段工地后,還要經過一套打磨去污、去銹、去斑的內控流程,才能投入使用。這套工序被稱為“外觀三部曲”,是打造立柱外觀形象的關鍵。
首道工序是涂刷潤滑油,待充分吸收并附著一定厚度后再涂刷水泥漿,晾干后鏟除并做簡單清理。第二道工序是再依次涂刷潤滑油、水泥漿,干透后使用抹光機打磨處理,再用清潔劑充分清洗。第三道工序是直接涂刷水泥漿,干透后用抹光機精細打磨處理,再用清潔劑去污并用清水沖洗干凈,待晾干后用干凈的棉紗擦拭,并均勻涂刷脫模劑。
談起脫模劑,這里面也有很多門道。為打造標桿立柱,1標段項目部選用與模板匹配的水性脫模劑。為充分掌握脫模劑在不同環境、工藝下的合理配比和涂刷方式,1標段項目部的技術團隊進行多次比對試驗。
雖說模板構造很簡單,但在循環使用過程中,兩名工人忙活一天,也只能“磨”出一塊達標的。
標桿立柱,必然處處體現細節完美。
綁扎鋼筋的鐵絲多余部分向構件內彎折,以免外露形成銹斑,影響觀感和質量——這是1標段項目部對立柱施工的一項規定。
顯然,每一個細節都把控到位!
精準控制:準確定位4.5厘米保護層
模板與鋼筋籠之間有厚度為4.5厘米左右的混凝土保護層。之所以說“左右”,是因為想要提高其精準度難度很大。
但是,1標段的建設團隊做到了。
“常規做法是按一定間距將混凝土墊塊放入保護層內,作為控制保護層厚度的措施,但這樣極易因墊塊尺寸、強度等差異造成影響。因此,我們積極開展‘小創新’,采用自制保護層控制卡具和高強度塑料錐形螺栓等,將厚度精準控制在4.5厘米。”黨寶文自豪地說,這就是1標段立柱的保護層合格率不低于95%的“秘訣”。
不僅如此,從模板拼裝也能看出黨寶文和同事對“精準”的把控程度:
模板由吊車吊裝,施工時在模板頂部設置防風系纜進行固定;
模板安裝前,在基礎頂面精準定位立柱外邊線,并再次校核模板底口混凝土的平整度,沿模板底口布設2厘米厚的彈性密封墊,寬度與模板封邊角鋼寬度一致。為防止立柱根部水泥漿滲出,在模板根部外側使用水泥漿進行環形封堵。在兩塊半圓弧模板拼縫端頭采用雙面膠帶密封,并用螺栓加彈簧墊片固定。
唯有精準,方出精品。
精湛工藝:3小時持續澆筑出精品
立柱能不能成標桿,主要看質量;質量到底怎么樣,主要看澆筑。
在立柱施工中,混凝土澆筑無疑是最考驗“手藝”的——不僅是因為每次澆筑要持續3個小時,更因為其與立柱質量直接“掛鉤”。
“我們采用分層澆筑,嚴格按照30厘米一層進行控制。這樣澆筑出來的混凝土,更密實、更均勻、更美觀。”黨寶文說。
整個澆筑過程,1標段項目部進行層層把關。
為了保證混凝土生產、泵送和施工成品的品質,1標段項目部嚴把原材料質量關,各種原材料進場使用前,均嚴格進行多次取樣檢驗,對主要影響混凝土質量的膠凝材料、砂石料等原材料,更是增加檢測頻次?;炷涟韬筒捎眯畔⒒O控手段,對材料計量、攪拌時間、拌和參數等實時監控,確保拌和質量始終在規范允許偏差值內。
澆筑期間,嚴格控制混凝土澆筑時間和入模溫度。為減少混凝土冷縮對構件造成的損傷,夏季的澆筑溫度不高于28攝氏度,冬季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機溫度不低于10攝氏度、入模溫度不低于5攝氏度。
振搗混凝土時,振搗棒移動間距不超過振搗器作用半徑的1.5倍,并與模板保持一定間距,嚴禁振搗棒碰撞模板。
每一根立柱展現出來的美,都是精湛工藝的體現。
最大“底氣”:高空作業澆筑蓋梁心不慌
立柱上,是蓋梁。
因為現澆蓋梁需要先綁好鋼筋,為此,鋼筋工李明山和同事每天都要在距離地面十幾米高的地方作業。
“在上面那么長時間怕不怕?”
“不怕。說實話,以前作業平臺都是我們用鋼管、方木簡單搭設的,雖然習慣了,但這心里確實不踏實。”李明山指著身后的制式梯籠說,“現在有了它就不怕了,上下便捷,安全系數還高。”
就立柱而言,梯籠是“身外之物”,但是在1標段,則是立柱施工的必備設施。今年5月,立柱首件施工結束,總結出5條先進經驗,其中就有:制式梯籠和柱頂環形操作平臺的使用,可以有效杜絕事故發生、保證施工安全。
“只要對立柱之間場地進行平整并鋪設墊板,就可將梯籠吊裝就位,再吊裝柱頂環形操作平臺,即可滿足安全施工要求。”黨寶文說,1標段的最大產能是同時澆筑9根立柱,為此,他們不計代價采購了18套梯籠和柱頂環形操作平臺用于施工。
心穩手不慌,這就是1標段立柱能成為標桿的最大“底氣”。(記者 鄭緒軍 通訊員 孫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