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預計超20%,工業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大關、居全市首位,千億級產業集群再擴容……位于北京東南的經開區,成為北京高質量發展的縮影,也折射出高精尖產業的無限潛力。
12月22日,記者從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2021 年度工作報告會上獲悉,“十四五”開局之年,北京經開區交出一份“硬核”答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全年產值將超1000億,成為第四個千億產業集群。
經濟大盤穩: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增長超過20%
數據顯示,北京經開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全年產值將超1000億,同比增長超過20%,成為繼高端汽車產業、產業互聯網、生物醫藥之后的第四個千億產業集群。
“今年以來,北京經開區堅持做強主導產業、發力新興產業、布局數字產業、配套生產性服務業,高精尖產業生產得到持續優化。”北京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除新一代信息產業加速壯大外,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也加速布局,2021年,北京經開區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相繼引進小米、長城等新能源龍頭整車企業項目,制定實施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積極籌建氫能產業聯盟;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領域,投放270臺智能網聯汽車開展測試,安全測試里程達221萬公里,占全市70%以上,開放自動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公交、無人零售、無人配送、無人環衛和微循環接駁等城市應用場景。預計2021年,經開區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完成產值1600億元。
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則實現突破性進展,預計2021年,經開區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完成產值1560億元,同比增長2倍。
總的來看,經開區全年預計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0%以上,兩年平均同比增長10%以上;地方級收入同比增長5.2%。亦莊新城工業總產值5820億元,同比增長20%,全市總量排名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8%,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一。
創新動能加速釋放:
162項“三城”成果在亦莊落地
幾個月前,GE醫療中國牽手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依托清華工研院的科研力量和GE醫療的全產業鏈資源,在經開區為初創企業搭建更加高效實用的創新服務平臺,讓新技術加速轉化。
這正是北京經開區持續深化“三城一區”聯動機制的成果。為了讓更多“三城”的優質項目在加速區得到轉化,經開區通過對接清華、北大等高校成果轉化中心,與北航、北工大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儲備產業化項目超過700項;實施“創新成長計劃”和“創新伙伴計劃”,儲備項目112個。經開區管委會與中關村管委會、海淀區政府、三大科學城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中關村科技成果產業化先導基地。“今年以來,首批6家、8.2萬平方米先導基地加速區掛牌,落地成果轉化項目162項。”相關負責人介紹。
創新成果轉化是結果,而人才培育服務則是創新的動力。經開區圍繞創新鏈產業鏈部署人才鏈,加快推進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成立人才創新創業發展中心,整合金融谷、亦麒麟工作站、高新技術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和“揭榜掛帥”創新中心,建設國內領先的雙創服務大廳。
“經開區立足科技自立自強要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國家信創基地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工程推進實現新突破。”相關負責人說,經開區堅決把“安全自主可控”作為首要任務,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將在尖端技術引領、戰略產業支撐方面取得更多重大突破。
“兩區”建設添動力
外資加碼布局 合同外資額倍增
施耐德、SMC中國、GE、瓦里安等一批存量優質外企布局新增項目,豐田燃料電池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德國萊茵檢測等一批重點海外項目落地,ABB、拜耳醫藥、北京奔馳等技改項目年度投資達20億元,11個離岸創新中心掛牌……截至11月,北京經開區新增合同外資額、新引進外資企業數同比分別增3.5倍、54.76%。
數字背后是經開區圍繞國際化和便利化“兩個抓手”,著力推進“兩區”制度創新。
今年1月份,北京經開區“兩區”建設路線圖正式出爐,推介首批145條政策。“近一年來,北京經開區圍繞政策創新、擴大開放、營商環境、土地利用、國有企業等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持續釋放改革紅利,打造‘兩區’建設的亦莊樣板。”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經開區通過優化告知承諾模式、建立全過程政府綜合服務機制等舉措,構建企業投資項目快速落地新模式。截至2021年11月,全區共推進重點項目229個,項目總投資3819億元,預計達產產值3773億元。
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堅持優化營商環境,站在‘“企業側”“群眾側”,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深入完善“政府側”,大力推進審批制度“極簡化”、政務服務便利化,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完善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建設樹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亦莊標桿”。
(記者曹政 和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