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頒布的近5個月時間內,校內校外的“雙減”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效。12月21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對2021年“雙減”工作情況進行介紹。課后服務方面,本學期自愿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比例,由上學期的49.1%提高到91.9%;校外培訓治理上,學科類培訓也實現大幅壓減,目前線下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3.8%,線上校外培訓機構壓減84.1%。本次“雙減”成績單的發布,不僅顯示出教培領域在今年的新生態,也讓曾經培訓市場的“虛火”大幅降溫。
作業減負、課后服務增效
作為教書育人的主陣地,學校內部的“雙減”工作開展備受關注。據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雙減”政策發布后,各地各校普遍制訂了比較完善的作業管理辦法,并建立作業公示制度。目前各所學校的作業總量和時長調控都基本達到了規定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的學生占比,已經由“雙減”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
同時,各地各校還按照“一校一案”制訂課后服務方案,據直報平臺摸底調查,有92.7%的學校開展了文藝體育類活動,88.3%的學校開展了閱讀類活動,87.3%的學校開展了科普、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
在課后服務參與層面,有91.7%的教師參與提供了課后服務,另有20余萬名符合條件的社會專業人士參與到學校課后服務中。“自愿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比例由上學期的49.1%提高到了目前的91.9%,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回歸校園。”呂玉剛表示。課后服務之外,另有2.1萬所學校探索開展了暑期托管服務,共計302.6萬名學生參加了暑期托管。
而學校落實“雙減”的工作也得到廣大家長的歡迎和好評。國家統計局在秋季開學后的專題調查顯示,73%的家長表示孩子完成書面作業時間比“雙減”前明顯減少,85.4%的家長對學校課后服務表示滿意。學校直報平臺收到了7714萬份家長無記名調查問卷,97.3%的家長反映對學校減負提質工作表示滿意。
線上線下機構壓減超八成
北京商報記者在當天的發布會上了解到,為落實“雙減”政策,教育部單獨或會同發改委、公安部、民政部、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體育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等部門已密集出臺了20余個配套文件,并基本建立起“1+N”政策制度體系。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學科類培訓已實現大幅壓減,目前線下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3.8%,線上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4.1%。留下的培訓機構一部分轉為非營利性機構,實行政府指導價;不適合轉非的將被進一步注銷。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教育部在多個平臺均開設了舉報專欄,接受群眾實名舉報。“針對8月的8000條有效舉報線索,我們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名義,印發督辦通知,要求相關省市逐項核查,目前已辦結70%,其余未辦結的30%主要涉及退費問題。因退費問題涉及合同雙方,有的需要多個部門協同核查,辦結需要一定時間。從舉報平臺數據看,11月共收到舉報線索4280條,數量大幅下降。”教育部教育督導局一級巡視員胡延品表示。
此外,為防止隱形變異違規培訓行為蔓延,教育部還指導了抖音、微信、釘釘等平臺企業開展清理工作。
2022年仍為“一號工程”
從“雙減”工作的相關數據來看,目前已有99%以上的學校建立教學基本規程;99%以上的學校做到了起始年級“零起點”教學;98.7%的教師參與了輔導答疑。校外培訓維度上,教育部組織了各地在周末、中秋、國慶期間開展暗訪,已累計出動執法檢查人員5萬余人次,檢查培訓機構7萬余家,取締黑機構414家;組織專門力量開展線上培訓日常巡查,關停199個培訓系統。
校內校外的齊發力讓“雙減”的落地更加迅速,而做好“雙減”中對各方面的統籌同樣為社會所關注。針對社會上關于“‘雙減’之后老師工作負擔加重”的聲音,呂玉剛也在采訪中作出回應,“首先,我們要按照編制把教師補充到位;同時積極探索推行教師的彈性上下班;再就是統籌利用社會資源,吸引一些社會上的專業人士參與學校工作。通過多種途徑來減輕教師的負擔問題”。
另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強調要將教育培訓作為重點加強的執法領域。為落實這一政策要求,教育部將會同其他部門,包括中央編辦、司法部,共同推進校外培訓監管行政執法工作。
胡延品也指出,目前部分城市存在“雙減”工作進展慢的問題,針對8個“雙減”國家試點進展慢的省市,教育部將印發督辦通知,督促8省市加快推進“營轉非”和培訓預收費監管工作。“2022年,我們將繼續把‘雙減’督導作為教育督導‘一號工程’,加大督辦、通報、約談和問責力度,推動‘雙減’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記者程銘劼 趙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