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佛山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目前正傾全力打造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爭創全市高質量發展新引擎,高明如何進一步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鍛造發展新長板?
高明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心無旁騖發展制造業,堅定不移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全力拓展發展空間,創造未來發展無限可能。
作為推進相關工作的職能部門負責人,高明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局長關廣翔、市自然資源局高明分局局長潘海洋在接受訪談時表示,將圍繞區黨代會報告的要求,著力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發展空間拓展,助推高明鍛造追趕超越長板。
制造業轉型升級產業集群集聚集約發展
市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提出,要把“四大決心”堅持到底。其中兩個“決心”就是改變產業不高端狀況的大決心、改變招商不給力狀況的大決心。
為把這一愿景轉變為發展現實,高明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用實際行動變革制造業,再造一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高明。在高端產業方面,要打造面向未來的支柱產業;在招商方面,要實現5年招商破3000億元的目標。
高明將打造“2+3”現代化產業集群,即打造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產業2個千億元規模產業集群,推動健康食品、智能家居和新能源汽車等3個產業集群邁向500億元規模。關廣翔表示,未來五年,高明將實施產業“鏈長制”,把區內龍頭企業培育為產業鏈“鏈主”企業,合作開展產業鏈招商,補齊高明產業鏈上下游配套服務不足的短板,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鞏固全區傳統優勢主導產業。同時,通過產業鏈招商,加快培育臨空制造、數字經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的產業增長點,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用心培育壯大“專精特新”企業集群方面,高明將堅定不移扶持大型骨干企業發展,并同樣重視廣大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壯大,且為之提供成長轉型的通道。通過各鎮街特色產業平臺,為廣大細分行業的專精特新企業提供優質載體和產業服務,同時建立面向廣大中小微企業的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推動高明地方經濟形成既有小草、也有灌木和喬木的健康有序產業集群。
推動制造業加速轉型的號角早已吹響。接下來,高明將通過產業政策引導,財政資金和金融信貸投放,支持制造業企業引入數字化技術和應用機器人,對生產管理和生產技術實施智能化改造。另一方面,高明將繼續打造一批科創平臺,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招商引資,是高明引入新的發展動能,補足產業發展短板、化解產業低端困局、爭當全市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重要抓手。
對于報告中提出5年招商破3000億元的目標,如何落實?
關廣翔表示,接下來,將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實施招商體制改革。將成立由區委書記、區長任雙組長的招商引資領導小組,把區、鎮兩級資源要素統籌起來,組建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招商隊伍,同時瞄準廣深莞、京滬、江浙等地產業外溢資源豐富地區開展駐點招商。二是對在談重大產業項目全部成立工作專班,由區領導統籌協調、逐個跟進,爭取引進更多50億元乃至超百億元的優質龍頭項目。三是圍繞產業鏈精準招商,引領帶動全區產業結構實現優化升級。
發展空間拓展為未來打造高質量產業帶留足空間
空間和載體,向來是支撐發展的重要因素。
高明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全力拓展發展空間,高質量實施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加速全區國土空間結構全方位深層次變革,為產業升級、城市提質和生態保護提供更強有力的承載支撐。
“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著重優化、拓展了高明區的未來發展空間格局。”潘海洋表示,接下來,高明將以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和高鐵站的落戶為契機,重新謀劃“三新”城市的目標定位。
具體而言,依托空鐵經濟,融入灣區發展,以“高聯動灣區西部綜合交通樞紐、高水平對外服務配套窗口、高效率現代先進產業基地、高品質生態人文宜居城區”為規劃目標,把高明區打造成灣區城市發展新樣本。同時,構建“一軸兩城三副”的城鎮發展格局,重新統籌優化建設用地布局,明確區內重點發展地區和各類自然資源要素配置,強化底線約束,為可持續發展預留空間。
從數據看,高明國土空間規劃上報方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39.57平方公里,劃定永久基本農田61.27平方公里,劃定城鎮開發邊界208.41平方公里,開發邊界在現狀城鄉建設用地基礎上擴展了2.6倍。
規劃至2035年,高明全區建設用地控制在173.83平方公里,國土空間開發強度由目前現狀的13.05%拓展至未來的18.54%,增幅比例為全市五區第一,同時高明區城鎮開發邊界力爭達到208.41平方公里,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
關于如何拓展產業用地,潘海洋介紹,在國土空間規劃方案里,重點落實了產業用地空間的拓展,在增加的51平方公里新增規模,以及為未來發展留白的35平方公里城鎮開發邊界區里,除了交通用地、商住配套以外,至少留出70%的空間給產業,以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建設符合產業需求的高品質發展空間,未來五年,高明將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確保完成三年7552畝的改造目標任務。
對此,潘海洋表示,將依托“工改工”項目扶持辦法等,釋放政策紅利、解決村改歷史問題;將強化聯合執法,并建立招商引資項目準入評分標準及企業投資負面清單,堅決把“三高一低”企業擋在門外;將大力開展駐村直聯、“村村響”廣播平臺、召開現場會等宣介方式,幫助村民算好“村改”經濟賬,最大限度激發其改造積極性。
(記者 劉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