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步伐,培育發展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產業,深入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積極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對未來5年內蒙古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了藍圖。
當今時代,網上購物、外賣到家、生鮮配送、在線開課、遠程辦公,數字化+智能化的浪潮撲面而來,人們的生產生活都在“云”上重構,這股浪潮也在席卷內蒙古,數字經濟正在成為內蒙古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為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無限動能。
走進位于呼和浩特的伊利集團新工業園,中央控制室的5名工作人員,通過面前的電腦便可對18條生產線上的數百臺設備和8000多米的管線進行管理。
伊利集團的這座智能工廠在配套裝箱機器人、碼垛機器人、纏繞機器人等各種機器人的輔助下,每天能生產出1200噸的產品。
依托互聯網及物聯網,內蒙古農牧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在赤峰,無人駕駛的拖拉機開上田野播種,提高了機械作業的效率;在通遼,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肉牛全生命周期管理,為肉牛產業鏈提供了交易、金融與服務支撐;在興安盟,數字賦能讓寸草不生的鹽堿地變成現代化的科技農場。
內蒙古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師曹永萍說:“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和數字化治理為主攻方向,用數字技術創新帶動科技變革、產業變革和社會治理方式變革,這是內蒙古數字經濟的發展方向。”
在數字產業化方面,呼和浩特、烏蘭察布、鄂爾多斯、赤峰等地的大數據產業集聚區已經初具規模,裝機能力基礎優越。
烏蘭察布市建設了5個大數據產業園區,華為、阿里、蘋果、快手等11個數據中心項目總投資額達到540多億元,服務器規模超過240萬臺,服務外包產業從業人員超過2000人,數字產業鏈條不斷向上下游延伸。
呼和浩特市今年建成開通了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 4G網絡覆蓋率達到98%,建成5G基站3214個,城區重點功能區基本實現“全覆蓋”。
產業數字化,是在數字科技支撐和引領下,以數字為關鍵要素,以價值釋放為核心,以數據賦能為主線,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全要素進行數字化升級、轉型和再造。
我區在制造業等傳統產業的數字化發展上加速轉型。
本次黨代會上,來自包頭市代表團的代表,中國二冶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永鋒說:“我們在采購、工程管理、辦公、財務、人力資源等各個環節引入全國領先的系統化工作平臺,在生產中也引入機械臂,降低人力成本,通過數字賦能讓集團獲得更快發展。”
在包頭,如中國二冶一樣的傳統制造業眾多,它們雖然不像互聯網企業一樣天然需要“云”背后的算力和存儲,但數字技術在生產和管理等方面帶來的高效便捷讓企業切切實實感受到了數字經濟的實惠。
一機集團突破三維工藝設計和虛擬現實仿真等多項關鍵技術,獲批智能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包鋁5G+工業互聯網已發展到第三代,技術水平走在行業前列;北重網絡安全項目中標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白云鐵礦成為自治區首個投入運行的智慧礦山。
作為老傳統工業基地的包頭,在這輪變革中加速向產業數字化進軍,通過產業與數字深度融合,助推“內蒙古制造”向“內蒙古智造”轉變。
鄂爾多斯也在全力向產業數字化邁進,建設了10個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已有11座煤礦開展了智能化開采,8座投入使用;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預警平臺和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平臺;鄂托克前旗獲批建設國家數字鄉村試點。
我區也在不斷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呼包鄂烏智慧城市群一體化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數據共享平臺、便民系統、數據災備、智慧生態、智慧旅游等首批建設任務已經啟動。
全區多個盟市依托政務云平臺,實現更多政務服務“掌上辦”“指尖辦”。“蒙速辦”自2020年正式上線后,累計訪問量已突破6232萬次,自治區本級行政權力事項網辦率達到91%。
發展數字經濟離不開數字新基建,截至2021年6月末,全區光纜線路長度達到185.3萬公里,自治區首條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獲批建設,計劃年底前投用,建成后本地網絡可直聯國際互聯網出入口。全區累計建成5G基站1.45萬座、4G基站11.42萬座。有了堅實的底座,奔跑的速度必將大大提高。
曹永萍說:“當前,內蒙古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無論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還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都要在數字驅動上動腦筋、深研究、細琢磨,想在‘云端起舞’,就要拿出管用有效的實招硬招,為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提供強勁動力。”
(記者 馮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