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時期,江南一帶就有玉器制作,創造了中國歷史上較早的玉石文化。隨著時間的流逝,玉石工匠的出現,玉雕逐漸精致起來,在蘇州這個百工聚集的手工藝之都,玉雕的發展演變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且至今作為一項極其重要的“蘇作”種類,影響著當代蘇州人的生活與審美。
為了填補蘇州歷史上玉雕藝術系統性研究的空白,近日一部由蘇州玉石雕刻行業協會發起的玉石著作《蘇州玉雕》正式出版,將蘇州玉雕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墨綠色的精裝封面上刻印著傳統玉雕經典的“痕都斯坦紋”,封面正中央“蘇州玉雕”四個大字,熠熠生輝,如同一塊美玉,值得細細翻閱品讀。
“全景式”講述蘇州玉雕故事
該書全面敘述了蘇州玉雕的起源、發展背景、盛況、特色以及在玉文化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改以往關于蘇州玉雕的零星記載和研究,全景式再現了蘇州玉雕的歷史面貌。
此書的撰寫計劃始于2016年。“玉作為器物,不僅代表了一種杰出的手工藝,更承載著一份淡泊的文人情操,象征一種精神深處的桃源勝境。”蘇州市玉石雕刻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馬建庭認為,蘇州玉雕無論在過去抑或當下,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但蘇州玉雕至今沒有一部系統性的研究著作,這無疑是一種遺憾。
一開始,馬建庭打算從當代影響蘇州玉雕的優秀人才著手,即21位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組織評選的“中國玉石雕刻大師”,通過對玉雕藝術家從藝生涯的記述來呈現蘇州玉雕行業的整體狀態。“后來發現這樣的內容略微有些單薄,便將著作的內容拓展至蘇州古代玉雕史以及當代玉雕發展部分。”
同年,為爭取蘇州玉石雕刻廠老藝人的支持,馬建庭召集老藝人舉行了一場座談會。會上,老藝人們紛紛表示,將毫無保留地為著作提供幫助與支持。于是,蘇州市玉石雕刻行業協會迅速組建了編委會,邀請姚永強、劉莎、李曉玲三位在蘇州傳統工藝以及蘇作文化上有著深厚積累的作者執筆此書。歷時5年,他們查閱大量歷史資料,實地走訪調查蘇州歷史古跡、館藏文物、零散檔案以及老中青三代玉雕師,把蘇州玉雕各個時期的史實豐富起來,圖文并茂地記錄下蘇州玉雕真實面貌。
翻開書篇,該著作按照時間順序將蘇州玉雕的研究分為“古代蘇州與玉”“古代蘇州代表性玉雕藝術家”“蘇州玉石雕刻廠”“當代蘇州玉雕的市場版圖”“當代蘇州玉雕的傳承與發展”“蘇州玉雕的品類及特點”“當代蘇州代表性玉雕藝術家”七個章節,主要分為古代蘇州玉雕和當代蘇州玉雕兩大部分。通過梳理古代脈絡,讓讀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玉雕文化、技藝傳承與創新;通過對當下的記錄,留存蘇州當代玉雕匠人珍貴資料,這也是對玉匠精神的延續與宣揚。
填補蘇州玉雕系統性研究空白
蘇州玉雕發展有著數千年的歷史,但如今只能在部分史料中尋得部分記載,尚未有系統成書的著作。“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填補蘇州玉雕系統研究的空白,記錄并系統歸納蘇州玉雕的資料,為后人進一步研究蘇州玉雕打下堅實基礎。”作為主要撰稿人,蘇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姚永強告訴記者,文稿的撰寫工作實際上比他想的難得多。
此書主要從三個層面對蘇州玉雕進行闡釋解讀,首先從吳地文學、文人書齋、吳門畫派、蘇式生活、工商文化等方面總結了明清時期蘇州玉雕達到極盛的人文和經濟背景;隨后,書中概括介紹了蘇州玉雕特點以及治玉行業的風云人物。其中,書中以蘇州玉石雕刻廠為基礎,詳盡介紹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蘇州當代玉雕的發展歷史。這一段歷史,也是書中最難考證的部分。
“我們在查找關于蘇州玉石雕刻廠的歷史資料時發現,目前流傳下來的一手文獻資料所剩無幾,大部分資料都在20世紀90年代初改制時期消失殆盡,只剩下一本《蘇州玉石雕刻廠志》。”姚永強說,當他們找到這本廠志時非常高興,后來發現這本廠志中記錄的數據以及資料不僅殘缺還錯誤百出。“廠志記錄了1956年合作社成立至1982年蘇州玉雕廠進入蓬勃發展的史料,但這些殘缺的材料根本無法形成系統完整的編年史。”
為了佐證這段歷史中的真實信息,編委會成員決定通過走訪早年進入玉雕廠的老匠人,以口述的方式勾勒出一段由弱而強、由盛而衰的真實廠史。“所幸最早進入玉雕廠的一批匠人如今仍然精神矍鑠,為我們還原佐證這段歷史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姚永強表示。
記者注意到,在“古代蘇州與玉”這一篇章中,撰稿人并未完全按照歷朝歷代脈絡闡釋玉雕發展歷史。據著名學者王稼句介紹:“蘇州玉雕歷史發展脈絡在某些朝代缺乏扎實的史料依據,撰稿人選擇了幾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并未完全按照編年體的方式來整理蘇州玉雕的歷史,主要突出蘇州玉業曾經的輝煌。如若后期有更詳實的史料,希望能補充到修訂本之中。”
重現江南文化中未被記錄的珍貴片段
蘇州玉雕作為一種造型藝術,其特色的形成與蘇州文化有著極大關聯,尤其離不開吳地文學、文人書齋、吳門畫派、蘇式生活等江南文化的影響。
“可以說,江南文化孕育出蘇州玉雕,《蘇州玉雕》也是對江南文化研究的補充。”姚永強說,5年前,他還是一名媒體工作者,那時接觸了很多蘇工蘇作,大部分工藝有相關的研究書籍,唯獨蘇州玉雕存在資料缺失的問題。“后來我受邀為《蘇州玉雕》撰稿,也是因為當時從事媒體工作,我認為自己有一定的義務與責任,將江南文化中缺失的這一部分完善起來。”談起寫作初衷,姚永強感慨,雖然花了5年時間,但是書中仍有不少無法詳盡敘述的內容,希望能在今后進行完善補充。
即便如此,《蘇州玉雕》對于玉雕行業的研究發展來說,仍然是里程碑式的存在。“它貫穿了古今,讓更多人了解過去與當下,展望未來,書中不少記錄當下的內容,如今依然可以在現實生活里尋得蹤跡,這些當下的真實也將成為明天的歷史。”姚永強補充道,對于江南文化而言,蘇州玉雕既是一種造型藝術,還是跨越時空傳播江南文化的媒介,它承載著從古至今江南人民文化依托與特殊情感。
如今,該書將玉文化重新放進江南文化里去考量、審視、觀察,也能夠讓人們重新了解江南文化中那些彌足珍貴卻沒有被歷史記錄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