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顯示,為互聯網金融行業兜底而遭受重創的互聯網信用保證保險業務正在復蘇。
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提到,2021年上半年,互聯網信用保證保險實現累計保費收入56億元,同比增長160%。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前8個月,信用保證保險業務保費收入348億元,同比下降31.3%。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互聯網非車業務保費都出現不同增長,其中互聯網信用保證險增長幅度最為亮眼。
具體細分險種來看,2021年上半年,意外健康險、信用保證險、責任險與財產險分別實現累計保費收入203億元、56億元、33億元和16億元,保費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1%、160%、73%、18%。2020年,互聯網信用保證險累計保費收入62.52億元,同比2019年下降52.18%。這意味著,2021年上半年互聯網信用保證險錄得56億元保費收入,近乎2020年全年的保費收入。
《報告》分析上述業務高速增長原因,一方面,源于保險公司嚴格落實銀保監會《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業務監管辦法》等相關監管文件的要求,秉持“依法合規、小額分散、風險可控”的經營原則,審慎開展信用保證保險業務,運用科技手段提升風控水平,有效夯實業務質量。另一方面,融資性信保業務是服務實體經濟、助力金融普惠的重要險種,尤其在疫情期間,助力小微企業平穩運營,過渡風險。
在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看來,這源于前期信保業務整改取得一定效果,在大幅收縮之后出現反彈?;ヂ摼W條件下的信用交易發展較快,帶動相關信保業務較快發展。
“當前的互聯網信保業務應該主要是與商品勞務的信用交易相關業務的信保業務。但是,這種商業信用風險過快積累也可能會形成信用風險的傳染,只是危害性相較融資業務小而已。因此,保險公司經營相關業務需要避免業務的過快增長,在短期內形成風險的較快累積。”李文中提示道。
受訪人士坦言,上半年互聯網信保業務大增160%,不可忽略的因素是,去年該項數據基數較低。2020年,互聯網信保累計保費收入62.52億元,同比下降52.18%。另一方面,疫情之下,針對中小微企業扶持政策頻出,作為增信的一環,互聯網信保業務得以發展。
疫情影響之下,中小微企業面臨經營困境和資金壓力,政策層面出臺了許多激勵普惠金融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各險企連同銀行、政府等社會各界積極尋求多樣化合作模式,助力中小企業增信融資,滿足其信貸需求。
某大型財險公司地方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其所在省開展的投標保證險、農民工工資支付履約保證保險做得比較多,前者實現了同政府平臺線上對接來做。“這塊的賠付率低,政府在鼓勵,上量快。”
(本報記者 郭婧婷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