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番禺區市橋錦庭小學,每位同學都簽訂了一份垃圾分類“小手拉大手”倡議書,在校爭做垃圾分類宣傳員,在家爭做家庭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
垃圾分類文化室、環保小菜園、垃圾分類圍墻畫……走進錦庭小學的校園,就會發現垃圾分類的元素散落在校園各處。最受同學們歡迎的,還要數綠色苗圃旁的廚余垃圾堆肥器。這件“神器”把廚余垃圾變廢為寶,生產出堆肥為校內綠色苗圃提供養分。通過學習廚余垃圾“變廢為寶”這一轉變過程,學生能夠了解生活垃圾分類后的去向,享受變廢為寶的樂趣,理解垃圾分類對環境的意義。學校還配備3D打印室,利用3D打印技術把可回收物做成半成品擺件,讓學生動手參與上色及組裝,寓教于樂。
“我們班有一本‘綠色銀行存折’!”一名4年級的小學生告訴記者。原來,錦庭小學創建一所“可回收綠色銀行”,并為每個班級配備一本“綠色銀行存折”,每隔一段時間,學校就組織舉行可回收物收集活動,將各個班級收集到的可回收物品存儲進“可回收綠色銀行”,統計折算成回收資金,發放至各班的“綠色銀行存折”作為班級經費,潛移默化地帶動學生踐行綠色生活,了解垃圾分類的社會意義。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鄧瀟麗 通訊員番禺區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