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旅客們奔赴一段全新航程的時候,除了人們耳熟能詳的一些民航崗位,可能還有上百個不同專業的民航員工正在提供著專業服務。在東航,來自服保專家、氣象專家、飛行專家、收益專家、公司指揮長、運力排布專家、正點率值班人員以及運控、機務等不同崗位的員工忙碌在東航運行及客戶中心(以下簡稱“OCC”)。OCC依靠自身全天候、全球范圍實時控制指揮東航全部航班和各運行環節的強大能力,成為東航強有力的數字化“中樞神經”。身處這個強大的系統之中,東航運控中心首席氣象專家王秀春形象地把自己所從事的氣象工作比喻為民航的“眼睛”,即“視覺神經”。
在OCC氣象專席上擺著四塊電腦顯示屏,搭載的是由上海市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自主研發的航空飛行氣象監測及預警平臺,可顯示東航國內外所有航線途經地區的天氣情況、航空氣象指數、觀測數據和雷達回波拼圖等。每天,王秀春及其團隊借助航空氣象平臺進行分析,哪個區域有雷雨、大風或者能見度偏低……提前一天為整個公司的運行調度給出氣象評估。
今年3月14日傍晚,起源于蒙古國的沙塵隨氣流向南移動入境中國。15日,沙塵影響京津冀地區后繼續向東南移動,進一步影響河南、山東等地并波及華中及長三角中北部地區。漫天沙塵席卷而來,而在中國民航的天空下,東航OCC大廳里,王秀春與他的團隊成員正緊盯著面前屏幕上的氣象云圖,以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研判預警天氣趨勢,守護著東航每日數千架次航班的安全與正點。
致治之要 以育才為先
王秀春,東航運控中心飛行情報及氣象信息處理中心擔任副總經理,他是東航資深氣象專家,東航首席技能大師,具有民航氣象預報執照、飛行簽派員執照,是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飛行學院特聘的企業導師;2009年獲得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專業高級工程師職稱。1984年,他考入北京氣象學院氣象系天氣動力學專業,畢業后先后進修、就讀于日本名古屋大學。1988年至1995年在內蒙古錫林浩特氣象臺先后任氣象預報工程師、預報室主任、氣象臺臺長,1995年至2000年在內蒙古錫林浩特機場氣象臺擔任氣象預報工程師。2005年,王秀春從地方民航機構進入航司,一直在東航運控中心從事氣象預報及管理工作。
王秀春進入東航的時期,正是中國民航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階段,基于國外先進航空企業的發展經歷,社會化行業基礎氣象服務(包括空管氣象服務)不能滿足行業企業的發展需求,促使民航企業建設發展自己的氣象隊伍。與此同時,東航飛機機隊規模的擴大,航班量也快速增加,航空公司的運行控制方式越來越向集約化方向發展,集中運行控制的水平不僅僅保障飛行的安全,同時顯著地影響公司的效益。
外部環境加上內生需求,促使東航于2009年底建立了OCC所屬的飛行情報與氣象信息處理中心。OCC自2014年起逐步引進國內外知名氣象公司的服務,建設了東航全球臺風網、火山灰監控預警網、東航危險天氣(雷雨、冰雪、臺風、大霧)分析數據庫,使東航氣象團隊具備了國際運行區域的火山灰、雷雨、北美暴風雪、大西洋臺風等危險天氣的監控預警能力。
近年來,東航氣象開始自主研發了華東近海北上轉向臺風、華東近海登陸臺風監控預警、浦東平流低云監控預警等技術并發布東航增強型氣象系統專業產品,主要包括季節性地面大風,沙塵,道面積雪,雷雨、強降雨天氣,臺風、系統性冰雪天氣以及區域內東航主要機場的大霧低云天氣的預警預報。得益于重點運行區域雷雨預警、預報技術,東航有效地提高了運行效率以及安全、效益水平。
2020年,通過發布大范圍雷雨預報,東航預警了30多次長三角、50多次珠三角和30多次京津冀雷雨,發布了50余次區域大霧預警和40多次大范圍降雪天氣預警,共計發布各類重要天氣預警信息4000余次、短信通知1500余次。全年共有23個臺風在西北太平洋、南海生成,其中東航運控中心重點監控預警了21個影響東航運行的臺風,特別是4號“黑格比”、7號“海高斯”、9號“美莎克”和10號“海神”,通過提前預警、加密監控,使用東航臺風7級風圈監測、預報最新技術進行科學分析,為東航應對臺風的運行決策提供了準確地氣象依據,實施了最佳應對方案,既確保了安全,也實現了梯次決策的高效目標。
育才造士為企之本
中國東航集團黨組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在各個領域發現、引進、培養、使用一大批人才,持續推動人才工作取得新進步、公司改革發展取得新成效。中國東航集團黨組每年專題研究人才工作,加強人才工作頂層設計,完善人才工作領導機制,先后制定實施了集團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等人才政策,對全集團全方位培養、引進、使用人才作出系統性部署。
天氣條件對航空業的運行安全、經濟效益有巨大的影響,面向航空飛行的高分辨率監測預警系統對提升飛機安全水平、降低飛行成本、優化機場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此前,國內航空公司的航空氣象預報服務極大依賴于國外企業,產品要素單一且精細化不足,而且對我國天氣的針對性不強。得益于東航集團對于高水平人才的重視及培養,進入東航運控中心后,王秀春對飛行、運控、營銷、地面保障部門進行了大量需求調研,完善了氣象精細化預報對集中運行控制的影響分析。為了盡快建立東航增強型氣象系統的目標,王秀春帶領氣象團隊先后研發了東航日常生產關于雷雨、臺風天氣的精細化預警、預報技術,不僅僅保證了飛行的安全還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東航的氣象工作主體是做整體運行的決策預報,包括臺風決策預報、系統性雷雨和冰雪決策預報、大霧預報等等,另外提供放行簽派席位具體航班的放行天氣分析支持。近年全球極端天氣頻繁、異常,更容易出現異常的暴雨、雷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民航運輸生產受臺風、冰雪、雷雨、低云、火山灰等危險天氣的影響越來越嚴重,作為氣象分析員,需要密切跟蹤復雜、危險天氣形勢的演變,提前發布重點機場和樞紐航路系統性大風、雷雨天氣預警信息快報。由王秀春帶領的飛行情報及氣象信息處理中心團隊整理的相應信息,會通過每日生產例會、微信、郵件發布到指揮中心、飛行簽派部,供運行決策、飛行、簽派放行使用。
高密度的航線對天氣預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需要精確到幾十分鐘甚至幾分鐘。王秀春和同事們每天發出數份專報,除了能見度、機場云底高度等常態預報產品,讓機場、塔臺和航空公司提早安排運行計劃,還實時為航線提供不同高度上的飛機顛簸指數、機翼結冰指數等,指導飛機繞過危險空域。
“我們借助高分辨率監測預警系統,對提升飛機安全水平、降低飛行成本、優化機場管理效率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王秀春說,“除了安全因素外,不能按時起落對于航空公司也是一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今年臺風‘煙花’和‘燦都’過境期間,借助這套預警系統,東航對臺風的風力、風向、雨量預測已可具體到小時,除個別機型外,基本都能順利落地。”
厚植沃土萬木興
37年氣象專業求索路,16載航司耕耘有所成。多年來,王秀春不僅在提升工作技能為企業創績創效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還有利用專業知識總結經驗方法方面積聚了累累碩果。由他撰寫的《集中運行控制對航空氣象信息精細服務新需求的探討》一文列入2008年全國民航氣象預報與技術研討會大會發言交流,并發表在《空中交通管理》2008年12期;《氣象信息精細服務對集中運行控制防臺風決策的科學性探討》一文發表在《空中交通管理》期刊2009年11期;《雷雨天氣的精細服務對集中運行控制決策的影響》獲得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雷雨天氣運行安全研討會的1等獎,發表在《空中交通管理》期刊2011年07期。
另一方面,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占據了航空運輸成本的一半左右,為了達到減排、增效的目的,王秀春研究了如何更好地利用世界區域預報系統的數值預報數據,研究了一種如何達到使用最節約燃油飛行高度的方法,其中《科學地分析WAFS高空風數據選取最節油的巡航高度層的研究》一文發表在《民航科技》期刊2009年第5期,獲得2009年民航氣象預報與技術研討會大會優秀論文特別獎,并收錄于《空中交通管理》期刊2010年第2期。
在培訓方面,王秀春擔任公司兼職高級教員,承擔公司氣象方面的培訓任務,負責飛行人員升級、改機型的航空氣象培訓項目,2009、2010年度還擔任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飛行學院的《航空氣象學》課程的授課教師;主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配套教材,飛行技術系列的《航空氣象》,2014年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面對無數次的極端惡劣天氣,王秀春始終帶領東航OCC氣象團隊,24小時不間斷監控天氣動向,及時發布有關信息、制定應對方案和預決策方案,與OCC大廳各席位一起密切聯動,東航在惡劣天氣期間的整體運行平穩,確保受天氣影響的航班有序恢復,共同守護無數人的藍天飛行夢。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今年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東航集團也于10月26日舉辦集團人才工作會,對公司人才工作進行回顧及總結,研究部署新時代人才工作任務。作為東航近年引進的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并且在東航提供的沃土上得以施展所長的幸運一代,王秀春也滿懷感觸地說:“新世紀以來,我國先后召開兩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但召開中央人才工作會議,這還是首次。得益于東航用好用活各類人才和自主培養人才的各項方針政策,我才幸運地搭乘上公司開辟的優秀人才脫穎的‘快車道’,得益于集團和部門的信任與培養,我才可以在自己一生最感興趣的氣象研究領域自由地發揮所長。能運用所學、施展所長,共同參與到推進東航強企、民航強國的偉大進程,我倍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