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底,全省個體工商戶貸款余額1.1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686.4億元,增速18.9%。另外,今年上半年新增個體工商戶首貸戶57.7萬戶,首次貸款金額569.7億元——
3月,待業2個月的小唐,在環北市場租了一個店鋪,在父母的擔保下,從銀行貸了50萬元,開了家絲綢制品店;
4月,在杭州開設絲綢門市部的90后四川小伙王浩然,以首貸戶的身份從銀行貸了10萬元信用貸,用于購買原材料;
5月,中山北路一家燒餅店的老板娘徐大姐,以外賣流水為依據,從銀行貸了10萬元信用貸款,交了一年的房租……
很多人眼中“高冷”的金融,如今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了。近日,浙江省銀保監局發布了一組數據,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個體工商戶貸款余額1.1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686.4億元,增速18.9%,高于各項貸款增速8.4個百分點,個體工商戶貸款余額位居全國第一。
個體戶貸款余額全國第一,浙江是怎么做到的?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意味著什么?
530.36萬個體戶,貸款增加1686.4億元
個體戶走出疫情陰影,貸款需求旺盛
今年以來,浙江個體工商戶數量明顯增長。據浙江省市場監管局《2021年上半年全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情況分析》,截至6月底,全省在冊個體工商戶530.36萬戶,同比增長6.47%。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個體工商戶首貸戶57.7萬戶,首次貸款金額569.7億元。
與個體工商戶數量同時增長的,是個體工商戶的貸款金額。截至7月底,今年個體工商戶貸款增加了1686.4億元。
杭州某城商行一支行彭行長告訴記者,目前來辦貸款的個體工商戶主要集中在餐飲、美容美發、健身、服裝等行業,有初創的新店,貸款用作啟動資金,也有經營了幾年的老店,貸款用于支付房租、擴大經營、臨時周轉等。“總體上來說,個體工商戶對于貸款的需求比較旺盛。”
目前,浙江59.80%的個體工商戶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全省個體工商戶實際經營活躍度估算在70%左右。逐漸走出疫情陰影的個體工商戶,需要資金進一步擴大經營。中國銀行杭州分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截至7月底,該行個體工商戶普惠貸款余額24.01億元,較上年新增6.47億元,增幅達到36.89%。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無執照經營主體,浙江銀保監局要求銀行機構合理拓寬個體工商戶服務邊界,對未取得工商執照但有市場攤位證、電商注冊證明等有效經營活動證明的等經營主體,參照個體工商戶納入授信管理,探索將上述非持證的個體工商戶貸款納入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體系。
浙江網商銀行的客戶絕大多數是網店店主、路邊小店、小攤販、經營性農戶、貨車司機等。截至2021年7月底,該行個人經營性貸款余額1235.5億元,戶數1095.1萬戶, 戶均貸款余額約4萬元。其中,無工商執照的個人經營性客戶735.7萬戶、貸款余額535.9億元,戶數和余額占比分別為67.2%、43.4%。
一個平臺匯集55個部門、201家銀行,1100款信貸產品任你選
“數據跑”代替“人工跑”,貸款就像網購
數據多跑路,人員少跑腿。近年來,浙江通過數字賦能創新金融服務,推出了浙江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滿足個體工商戶便捷、高效的融資需求。
目前,浙江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歸集了55個部門數據,共有201家銀行機構、9520個網點入駐,發布超過1100款信貸產品,3萬余名客戶經理和信貸審批人員可在線處理融資申請,貸款和網購一樣方便。
截至目前,平臺供需對接模塊已完成6945戶個體工商戶對接授信,授信金額85.4億元。
線上業務,一直是銀行積極探索的“陣地”。比如,泰隆銀行推出純線上貸款產品“泰e貸”,客戶用款等待時間從“新客3天、老客 3小時”縮短至5分鐘。截至2021年7月底,該行以此產品共為3.6萬戶個體工商戶提供授信,授信金額60.8億元,貸款余額21.4億元。
又如,民泰銀行推出了“隨貸通”,合同金額上限達到500萬元,支持按年、按季、按月多種結息方式,一次授信,循環使用,全天候均可放款,可通過柜面、網銀、手機銀行放款。此外,客戶在授信有效期到期前可通過手機銀行自助完成無還本續貸操作,銀行也可在授信有效期到期前為客戶提前完成額度審批,授信到期后實現額度“無縫對接”生效。截至8月22日,民泰銀行杭州分行“隨貸通”已辦理了8926筆,合同余額10.12億元,余額增速33.69%,遠高于各項貸款增速。
打通市監、稅務、銀行等部門數據,建立個體戶信用“大數據”
“信用”換“信貸”,銀行貸款有理也有“據”
通常來說,絕大多數個體工商戶都是輕資產,抗風險能力弱,一直以來,都是銀行不愿意貸款的對象。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優質的小微企業受益于“兩增兩控”等相關政策,更容易獲得商業銀行的青睞,所能獲得的金融服務相對充分,而大量個體工商戶等群體則因體量更小、標準化程度較低、缺乏抵質押物等,所能獲得的金融服務相對不足。
既要做好金融服務,又要應對金融風險,如何將兩者結合起來呢?近年來,浙江通過大數據將個體工商戶信用信息轉換為信貸資金。比如,拓寬“銀稅互動”活動范圍,將個體工商戶納入“銀稅互動”, 截至2021年7月底,全省個體工商戶“銀稅互動”貸款余額63.9億元,其中信用貸款占比達83.4%。
同時,還推動基層市場監管、稅務、農業農村、電力、銀行、各類行業協會等多方聯動機制,采集各類信息,建立個體工商戶信用檔案,積極探索“信用”換“信貸”金融服務模式,提高個體工商戶貸款可獲得性。
比如,桐鄉農商銀行與政府部門通力合作,構建以網格員、稅務員、信貸員為骨干的“三員”服務企業機制,并推出“三員惠商貸”,通過對“三員”共同走訪排摸得到的個體工商戶經營年限、誠信記錄、年銷售情況等方面進行標準化測評,以測評結果為貸款準入依據,按測評分值核定貸款額度。截至2021年7月底,該行以此產品共向1294戶個體工商戶發放貸款2.5億元。
記者手記
個體戶也需金融活水灌溉
盡管疫情的影響還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相關部門已在醞釀各類政策,激活個體工商戶的活力。
今年5月,浙江銀保監局聯合多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個體工商戶金融服務的通知》,就加強個體工商戶金融服務提出了17條舉措,力爭到2025年末,浙江轄內(不含寧波)個體工商戶貸款余額較2020年末翻一倍,個體工商戶貸款余額中信用貸款占比超20%。
這個政策落地,意味著個體工商戶在金融、稅收、商業、服務等多方面的獲得感,將得到明顯提升。單從金融來看,今年個體工商戶貸款增速達到18.9%,明顯高于其他各類貸款。
未來5年,個體工商戶貸款余額較2020年末翻一倍。這意味著,個體工商戶將迎來發展機會,金融服務實體、服務小微,已成為一個大趨勢。(記者 夏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