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浙江遺囑庫白皮書》公布。從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整整五年間,浙江遺囑庫服務101297人次,服務人數逐年上升,可見杭州百姓的遺囑觀念、財產觀念和家庭觀念持續變化。在杭州不少知識分子家庭中,夫妻攜手訂立遺囑已經成為一種風尚。
1立遺囑不再是老人的專屬
《浙江遺囑庫白皮書》顯示,目前60—80歲的老年人是浙江遺囑庫訂立遺囑的主流。同時,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也開始關注遺囑問題。
40歲的張先生就找到浙江遺囑庫訂立了遺囑。他表示,自己有一家小公司,資產約1500萬元,主要是擔心自己有一天發生意外突然離世,孩子和老婆以后的生活沒有保障,一輩子拼命積攢下來的財富被他人瓜分。張先生說:“我姐夫44歲突然走了,家里爭遺產亂成一鍋粥,就是因為他沒立遺囑。”
老年人立遺囑基本上都圍繞著不動產,但年輕人涉及的東西就很多樣化,比方說愛車、相機、二次元文化、遺體捐贈以及支付寶、網絡游戲配置等虛擬財產。
去年6月,小陳在浙江遺囑庫訂立遺囑,他作為遺產的財產包括了《夢幻西游》和《劍網3》(端游)和《王者榮耀》(手游)的賬號,以及賬號內的一些虛擬裝備和游戲幣,其總價值約5萬元。“在他訂立的遺囑中,他把賬號和裝備、游戲幣分別指定給自己的七個朋友,其中六個都是網友。”浙江遺囑庫創始人葉世娟介紹說,小陳希望即使自己出了意外,團隊和自己的游戲角色都能繼續走下去,以另一種方式留存于世。
葉世娟表示:“立遺囑不是老年人專屬,未來的不確定性更讓年輕人摒棄了陳舊的觀念,開始考慮身后事。同時,遺囑在立遺囑人過世后才會發生法律效力,年輕人覺得用這種方式比直接贈與更能讓人安心。”
2為什么獨生子女家庭會考慮立遺囑?
女性立遺囑比例高于男性,根據《浙江遺囑庫白皮書》的統計,立遺囑的女性占了55%,比男性高10%。葉世娟分析認為,女性的壽命比男性長,同時對子女和家庭會多一些考慮,想問題比男性周到和細致,因此女性立遺囑的意愿高。
同時,浙江遺囑庫訂立遺囑的人群以獨生子女家庭為主,占比40%;其次為兩名子女家庭,占比30%;無子女家庭的人群占比最小。
以前,人們都認為遺囑是為了防范子女爭奪財產,以為只有多子女家庭才需要立遺囑。可是隨著社會發展,立遺囑不僅是為了防范糾紛,更能夠避免家庭財產損失,隔離子女婚姻風險這個比例仍在升高,為防止子女離婚而導致家庭財產流失,遺囑指定給兒子或女兒一個人,不作為其婚姻共同財產。
近年來,立遺囑人涉及離異和再婚的情況較為常見,婚姻狀態不穩定的群體往往家庭成員較為復雜,家庭關系相對疏遠一些,同時每一次婚姻關系的變動都會帶來財產分割的問題,使得這部分人對財產的分配和歸屬問題也較為敏感,因此逐漸成為申請立遺囑的主力人群。
但并不是所有離異再婚夫妻都為了防范對方占有財產而立遺囑。葉世娟說,她曾經碰到一對再婚夫妻,丈夫為了保障再婚妻子晚年的利益,而立遺囑將其名下所有財產在其百年后轉由妻子繼承,“這背后,有個十分感人的故事。李先生和張女士再婚前都育有子女,2018年結婚后,夫妻感情非常好。2019年8月,李先生突發腦中風昏迷,當時李先生的父母、親生兒子、兄弟姐妹都不主張繼續治療了,但張女士把昏迷一個多月的丈夫接回家中,悉心照料。她一個月沒有好好睡覺吃飯,守在丈夫床邊,最終丈夫醒來了。因此李先生康復后第一件事就是來到浙江遺囑庫,立下了這份遺囑。”
3遺囑展現人生百態和人間冷暖
五年來,浙江遺囑庫也遇到了各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案例,他們梳理的十大經典案例中,有幾個案例特別引人注意:
女兒在自己的親生父親那里繼承的100萬元遺產,由于父親沒有立遺囑表明是單獨留給女兒的,在幾年后女婿意外去世之后,作為夫妻共同財產,竟被婆婆起訴分走25萬元;
年近90歲的張大爺立下遺囑,要把名下一套房產贈與照顧自己十年的保姆,而非兩個兒子,原因是老伴早已過世,由于與兒子有矛盾,兒子對其沒有盡到贍養義務。張大爺生病時也是保姆第一時間發現并送醫,其間盡心照顧。張大爺認為保姆是個可信賴的人,在遺囑庫法務專員的幫助下,立下了遺贈扶養協議;
75歲的王伯伯決定把百萬存款捐贈給社會,為國家的教育事業盡一份力;
一旦意外來臨,28歲的小吳想讓閨蜜幫忙處理“遺體捐贈”事宜……
這些案例展現了人生百態和人間冷暖,正說明了遺囑代表的是立遺囑者真正的心意,應該得到家屬的尊重和理解。(記者 史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