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密集出現電梯故障、事故。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的電梯數量達到786.55萬臺,全年電梯事故25起、死亡19人。電梯事故頻頻發生,何解?
電梯行業一向有著“三分靠產品,七分靠維護”的說法。一臺普通電梯的零部件數多達20000件。電梯長期運行會致使各種零部件磨損、老化,影響電梯的運行狀態。
一般,電梯都需要通過在日常檢查中發現安全隱患、提出整改意見、更換零配件等方式,讓設備的機能維持在最佳的狀態。
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31條明確規定:電梯應當至少每15日進行一次清潔、潤滑、調整和檢查。但在如此重要的電梯維保環節,卻亂象叢生。
維保單位掛靠,無資質
2012年時,一名長期從事電梯維保行業的業內人士說,電梯維保行業隱匿性的掛靠現象十分嚴重,一些沒有資質的小型維保公司、個體公司往往選擇一些有資質的維保企業進行掛靠。
“上海有資質的維保企業有200多家,私下里掛靠的、沒有資質的維保企業可能超過2000家。”
在這些良莠不齊的公司中,有些企業很會鉆空子,它們瞞天過海辦理了申報手續,而實際上卻要人沒人、要裝備沒裝備。一到評審發證或復審換證時則互相串通借人、借裝備蒙混過關。還有一些取得維保資質的單位就可以招募價錢較低的學徒工掛靠,而不是持有正規《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的專門技術人員。
價格戰,劣幣驅逐良幣
對于許多電梯使用單位來說,保養電梯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因此他們對電梯的保養抱著能拖就拖的態度??v然檢修保養,也普遍存在減少維保次數、降低維保質量的現象。一些老式小區因為物業費低,維修基金少,物業、業委會對維保價格尤為敏感,更容易被低價吸引。
每臺電梯每月維保的成本要多少錢?
2019年,東莞市特種設備行業協會通過兩年多的調研、測算,綜合考慮各項因素,最終確定了東莞電梯維保的基本成本,直梯每臺每月432元,每增減一層,費用就增減10元。在直梯基本成本價中,人工成本為180元,在一線城市,這個價格會更高。
而就在最近的江蘇某地一電梯維保項目招投標中,項目共有133臺電梯,維保費預算金額是42.56萬元/年,但是此項目的中標價格令人大跌眼鏡——僅為19.95萬元,也就是平均125元/月/臺。這樣的價格連基本的人工成本都無法覆蓋。
惡意低價競爭讓那些希望通過做服務贏得市場認可的維保企業難以生存。
流于形式,維保服務質量堪憂
一些維保二三十臺電梯的小公司只有一個維護工人,畢竟低價中標,能省則省。如果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維保,10層至20層的需要1.5個小時,20層以上的需要2小時。但有些小公司的維保人員只是簡單看一看電梯,簽簽單子,十分鐘都不用。
近日,福州一小區電梯故障,一名13歲男孩在自救過程中墜落身亡。監控錄像顯示:男孩按二層按鈕,電梯卻上升至6層和7層之間,孩子先后拍打電梯門、按“緊急通話”按鈕求助,均未得到回應。電梯應急照明和緊急救援按鍵是電梯年檢的重點之一,要求在任何情況都務必接通。求助按鈕不能及時接通,是不符合規定的。
只買單?不夠!
如何在事故之前避免,也是我們全社會應該關注的問題。
一方面,要解決好電梯使用權等不明確的問題。當發生電梯事故,各方都應該承擔相應責任。但由于部分電梯安全責權關系不明確,電梯使用中的所有權、使用權、物業管理權涉及多個主體,而各個主體之間責任不清甚至相互推卸責任,致使電梯管理混亂。一旦發生事故,受害者往往找不到索賠對象。
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物業公司依據法律和業主之間的約定,承擔對于樓房電梯的管理和維護義務,在電梯發生故障最終導致人員傷亡的事件中,物業公司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如果電梯本身存在質量問題或者設計缺陷,可以由居民起訴物業公司與電梯公司,也可直接起訴物業公司,之后由物業公司向電梯公司追償。
另一方面,電梯維保行業亟需規范。首先,各地政府應出臺政策對掛靠等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2017年,對于電梯維保無證掛靠,義烏開出全國首張罰單。
《2021年上海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要點》也指出,要精準打擊電梯維保中借證掛靠、超期維保、未按技術規范實施維保等行為,整治電梯維保亂象。強化證后監管結果應用,嚴厲打擊無證生產、超許可范圍生產以及用非法手段取得許可等違法違規行為。
其次,建立維保行業信用機制??蓪S保單位實行評分排行,公布紅黑排行榜。評分從許可資質、應急救援30分鐘到、電梯維保次數和質量三個方面考核。讓市民和物業方了解各維保公司的優劣,通過市場來淘汰劣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