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臨平區弘臨思政學院建設工作推進會上,臨平提出要積極拓展江南水鄉博物館、圖書館、鴨蘭村及研學基地、兒童之家等一系列“第二課堂”資源,并充分發揮家校社協同作用,集聚思政教育資源,為學生們的思政課堂融入更多創新形式。
“我們將充分發揮‘數智臨平’的優勢,依托青少年守護項目,著力創建3個數字資源庫,即由高校教授、地方學者和致力于紅色教育的熱心家長組成的‘專家庫’、弘臨思政精品課程庫,以及弘臨思政學院教育資源庫。首批啟動覆蓋全學段的8所試點學校經過半年多的建設,目前都在積極開發弘臨校本思政課程,并結合校內外弘臨教育基地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臨平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這些思政課程有何特色?據悉,目前臨平區校兩級已同期啟動思政課程研發工作,由區教育發展研究學院牽頭,成立由本地思政名師16人組成的課程項目組,開發融入大運河文化、超山梅文化等地域文化元素的臨平特色思政課程。
與此同時,師資力量的建設在思政教育品牌打造中也起著關鍵作用。“臨平區將全面啟動實施‘大思政’教師培養計劃,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各門課程的教學中。”臨平區教育局教育發展研究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區已有18所學校開展課程思政研究,參與培訓的思政教師行政班、高研班、普培班達321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臨平還著手構建弘臨少年、課程、優課、名師等一系列評優辦法,竭力打造具有臨平標識度的育人工作新體系。“我們還與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達成了合作,未來將在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開發、校本教材編寫、教育教學研究與評價等方面得到更多專業助力。”臨平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涂玥 臨平微融圈 劉夢怡 張培培 楊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