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唐贏,放棄在外打工,毅然返鄉務農,乘著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東風,從流轉土地百畝到千畝,從傳統水稻種植到發展特色農業,憑著一股勤勞肯吃苦、敢試不怕輸、熱心有擔當的韌勁,他成為池州有名的農村致富帶頭人,先后榮獲“池州市農民創業帶頭人”“全國種糧大戶”“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
從“打工仔”到“創業者”
1980年出生的唐贏,因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后,便和村里其他村民一起外出謀生。但唐贏覺得,一直打工不是長久之計。剛滿20歲的他作出決定——回家種田,“民以食為天,農業一定大有可為。”唐贏堅信。
說干就干,唐贏承包了120畝農田種水稻,開始了自己在農田里的創業之路。但因管理不善、缺少技術,又遭遇水災,當年就虧損了5萬多元。
面對失敗,唐贏沒有打“退堂鼓”。第二年,他主動請教農技人員,學習節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等農業技術,并在配種、施肥和田間管理等方面做得更用心。此后幾年,唐贏連獲豐收,水稻單產較周邊農戶平均水平高出10%,他也從種田門外漢成長為“農民專家”。
2012年,山湖村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大大改善了本村農業基礎設施,為種糧大戶實現種田規模化機械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唐贏的水田規模也從當初的120畝發展到了1070畝,年產值近120萬元,他成為當時貴池區第一個種植千畝以上的種糧大戶。
今年,他的千余畝糧田申報實施水稻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項目,預計水稻畝產達到800公斤。
從“傳統農業”到“特色農業”
不同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輩,腦子活、肯鉆研的唐贏,在種植水稻的同時,還一直關注特色農業,“做農民也要不斷學習,不斷嘗試。”
2012年,在一次農業交流會上,唐贏受到啟發:家鄉水面資源豐富,適合種植芡實。通過市場調查,他認為種植芡實前景好,于是立即購置芡實作業船,承包千畝圩田,開始試種芡實,當年產值就達到300萬元。隨后,他不僅帶動村民種植芡實1200余畝,還實行訂單收購,解決村民銷售之憂,芡實也已成為山湖村的特色產業。2014年,在墩上街道、村“兩委”的幫助下,唐贏創辦了贏亮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種植、收購、加工一體化運營,在當地逐步形成農產品從種植到銷售的全產業鏈。在他的示范帶動下,山湖村先后成立了23家農業合作社。
為提高農田畝均效益,2021年以來,唐贏又嘗試大面積發展稻蝦混養,獲得了不錯收益。“今年,我還準備試養200畝秋浦花鱖。等我養殖成功了,再帶動村里更多的人一起發展秋浦花鱖標準化養殖。”唐贏描繪著新的事業藍圖。
從“一人富”到“大家富”
20多年來,唐贏依托農業科技,勇敢嘗試,不斷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推動家鄉農業生產產業化、現代化、特色化進程,帶領鄉親通過勤勞致富奔向幸福生活。
山湖村黨總支書記胡勝華告訴記者,近幾年,在唐贏的示范帶動下,越來越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返鄉從事農業,村里涌現出唐善金、王強龍、唐月貴等一批種田能手。“跟著唐贏后面干,踏實,他會全程為我保駕護航。”村民王強龍表示,加入合作社后,種田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近年來,唐贏還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他以產業發展帶動脫貧戶分紅,幫助脫貧戶就業。唐贏坦言,“我會珍惜黨和人民給予我的榮譽,積極發揮模范帶動作用,在家鄉肥沃的土地上多種糧、種好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