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2022年以來,銀行理財存續產品數量相較去年年末有所減少,降幅超過10%。
中國理財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4月24日,存續的銀行理財產品共32132只。而截至2021年底,存續銀行理財產品3.63萬只,相較之下,存續產品減少了超4000只產品,減少幅度超過10%。
市場上存續的理財產品顯著減少或有三大因素影響:
(1)去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最后一年,銀行集中清理關閉了一批保本老產品。部分尚未完全實現凈值化轉型的公司,爭取在今年上半年集中清理余下的產品,加速關閉老產品。
(2)資本市場動蕩造成的發行端減速。凈值化轉型加上今年以來A股市場震蕩走弱,許多產品凈值“破凈”,客戶難以接受“買入就虧”的狀況,新品發行積極性下降。今年3月就有逾2200只產品“破凈”。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有5.6%的固收類產品出現“破凈”,但混合類和權益類產品出現“破凈”的比例較高,均超過40%。從風險等級分布來看,四級和五級高風險等級產品的“破凈”比例較高。產品類型和風險等級兩個維度的數據均表明中低風險產品的表現仍然穩健,凈值大幅波動主要集中在中高風險產品。
截至4月22日,共有1682只銀行理財產品最新單位凈值小于1,“破凈”產品數量雖明顯減少,但仍保持較高的“破凈”水平。
國信證券研報指出,“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銀行理財逐步回歸本源,進入全面凈值化時代,部分理財產品也出現“破凈”現象。凈值化時代凈值波動常態化。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銀行財富管理側應加速投資者教育,引導理性看待理財產品波動與收益。
(3)理財公司主動策略調整,理財產品單只規模上升,發行數量相應減少。
“資管新規”要求實現凈值化轉型,但這無疑提升理財產品復雜度,減少發行數量增加單只產品規??赡苁且粋€市場策略。原因在于理財產品管理難度在上升,提高產品規模有利于集中精力聚焦重點產品。
國信證券研報數據顯示,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截至2021年底,單只理財產品的平均規模提升至7.99億元,同比增長19.25%。其中現金管理類產品平均規模294億,其他產品平均規模5.5億。
分機構類型來看,股份制銀行單只產品平均規模達到20.8億元,為各機構類型之首;理財公司次之,單只產品平均規模達到16.4億元。
總體來看,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和理財公司的單只產品規模均高于全市場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