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Choice數據顯示,以基金終止日期為統計口徑,今年以來清盤基金數量達到50只(份額合并計算,下同)。部分清盤的權益產品例如長盛龍頭雙核驅動、凱石湛等基金,基金終止原因均為基金資產凈值低于合同限制。
投資人士認為,今年以來市場波動較大,業績虧損會對基金規模產生較大影響,在業績虧損背景下,規模持續縮水,自然會面臨清盤結局。
據悉,長盛龍頭雙核驅動2019年11月成立,當時規模為8.96億元。截至2022年3月18日,其連續5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2022年3月18日為最后運作日。數據顯示,截至清盤,該基金近2年、近1年、近6個月、近3個月的投資回報率分別為32.71%、-14.08%、-15.71%、-11.61%。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1年,基金清盤數量分別為108只、430只、132只、173只、251只,同期滬指漲幅分別為6.56%、-24.59%、22.30%、13.87%和4.80%。不難發現,行情較好年份里基金清盤數量遠少于行情差的年份。
但相關專業人士認為,基金清盤的確和行情有關,但如果從公司情況來看,不難發現中小基金公司面臨著較為嚴峻的發展形勢。震蕩行情里,新基金勉強成立,但成立后業績不佳,規模很快觸及清盤線,往往會陷入“發得越多就清盤越多”的局面。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清盤的50只基金中,從基金公司角度來看,其中有北信瑞豐基金旗下的北信瑞豐華豐、北信瑞豐興瑞,中航基金旗下的中航瑞昱一年定開,紅土創新基金旗下的紅土創新滬深300指數增強等等。
上述人士認為,在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下,中小基金公司應該通過發行產品開展業務。但在行情平淡、公司整體業績一般、市場缺乏大量增量資金情況下,階段性地過快、密集發行基金往往不可取。畢竟,如今全市場的基金數量已突破9000只,新基金如果缺乏明顯創新性,很難得到市場認可。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場規模不足2億元的基金數量達2353只,其中有854只規模不足5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