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1年年報披露已漸進尾聲,險資四季度調倉路徑也已基本確定。資本邦據choice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4月16日,共計162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名單中出現了險資身影,合計持倉市值高達1.02萬億元,78只個股首次入圍2021年四季度險資增倉名單。
而作為資本市場的長期投資者之一,險資在過去一整年投資收益情況也尤為值得關注。據A股五大上市險企年報披露,2021年,五大上市險企共計實現凈投資收益522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
在投資戰略上,為應對2021年以來多變的資本市場環境,多家險企不僅紛紛采取了“啞鈴型”資產配置方式;同時面對2022年的投資機會,亦有險企進一步表態稱,從估值角度而言,權益市場已經達到了左側加倉的條件。
四季度新晉個股78只,電器設備成熱門行業
險資增倉情況方面,2021年第四季度,險資共計新晉個股78只,共計涉及申萬一級行業(下稱:行業)20個大類。
具體到單只個股變動情況上,萬科A成為險資加倉幅度最大個股。年報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新華人壽旗下某個人分紅型產品加倉萬科A共計8162.31萬股,從而挺進截至2021年末萬科A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第九名。
而從萬科A最新流通股名單還可發現,在2022年一季度,新華人壽該款產品對其又再一次進行了近9000萬股的大手筆增倉。截至2022年3月30日,新華人壽上述產品已經持有萬科A股票1.71億股,高居萬科A流通股股東第五位。
除被單家險資相中被豪擲上億股外,報告期內,也有不少個股被多家險資共同相中。據資本邦統計,截至目前,共計10只個股新晉流通股股東中出現了兩家險資的身影。
其中,險資對白云機場、明陽智能、時代新材和國電南自4只個股的合計加倉數量不僅均在1000萬股以上,且白云機場和時代新材兩只個股險資股東中均出現了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安贏股票型養老金這一產品。
年報顯示,2021年四季度,平安安贏對白云機場和時代新材分別增倉1803萬股和852萬股,相繼挺進以上兩只個股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第四名和第五名。
前五大加倉熱門行業中,電器設備類新晉個股最多,化工行業股份數量加倉則最大,僅遠興能源一只個股便被太平人壽旗下一分紅型產品加倉5000萬股。而電器設備行業險資新晉個股11只,明陽智能、中國西電、國電南自以及金風科技四季度均被加倉1000萬股以上。
化工行業和電子行業均新晉10只個股,且各自有3只個股均為泰康人壽所相中。其中,化工行業新晉個股為云化天、川恒股份和卓越新能;電子行業則包括同興達、杰普特和鼎陽科技。
此外,機械設備和公用事業也各有6只新晉個股。
從險資減倉情況來看,2021年第四季度,險資減倉幅度最大的前五個股中銀行股占據四席,且多筆減持出自中國人壽之手。
其中,農業銀行減持幅度最大,2021年四季度,中國人壽減持農業銀行高達3.62億股;郵儲銀行被中國人壽減持2.08億股,位居第二。
杭州銀行則被中國人壽和太保壽險分別減持了4194萬股和3164萬股,位居第三;工商銀行位居第四,期內被中國人壽減持3231萬股。
不過,盡管有4家銀行遭到險資減持,但仍有8只銀行股的險資持倉未發生變化。
且從險資持倉市值來看,在剔除掉中國人壽集團對中國人壽的持股以及中國平安對平安銀行的持股后,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前十大險資重倉個股中,共計7家銀行股入圍前十。險資對其合計持倉市值高達1816.36億元,在當前險資總持倉中占比超過70%。
五大上市險企2021年凈投資收益合計突破5000億元
2021 年,在我國資本市場波動加劇以及市場利率明顯下行等影響下,險資在權益市場上的資金運用難度明顯增大,而這從五大上市險企2021年的投資收益率變化上也可窺見一斑。
截至2021年末,從凈投資收益率角度看,A股五大上市險企中,僅中國人壽的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余四家機構均存在一定程度下滑,但下滑程度均在0.5個百分點以內。
其中,中國人保的凈投資收益率最高,為4.8%;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年內實現凈投資收益率為4.6%和4.5%。
中國人壽較2020年同比提升0.04個百分點至4.38%;新華保險雖然凈投資收益率最低為4.3%,但總投資收益率卻位列五大上市險企之首,達到5.9%。
此外,盡管凈投資收益率出現一定下滑,但五大保險公司的凈投資收益均較2020年實現了增長,多家機構的同比增長率超過6%。
截至2021年末,五大險企凈投資收益合計數突破5000億元大關,達到522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其中,中國太保同比增長率最高得到了8.8%;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的凈投資收益規模則分別達到了1887.70億元和1668.51億元。
“啞鈴型”投資策略成2021年險資共識
具體到投資戰略上,各家如何在風險波動加劇的情況下取得上述成績,從年報以及此前各家的業績發布會上的高管輸出來看,五大機構幾乎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啞鈴型”投資戰略。
根據公開定義,所謂“啞鈴型”投資策略,即選取風格差異較大的兩類投資產品進行組合,該投資組合兼具兩類投資產品的優點,也同時能夠回避某些市場波動帶來的損失。
據悉,這一投資策略最初被多運用在債券投資中,由于它重點持有短期和長期的債券,而不持有中間期限債券,因此呈現出兩頭集中的分布,這一分布形態酷似啞鈴,因此被稱為“啞鈴型”資產配置。
回到險資對這一投資策略的的運用上,在2021年年報中,中國太保表示,為應對市場利率持續走低以及信用風險事件頻發帶來的挑戰,中國太保堅持執行“啞鈴型”資產配置策略:一方面,加強長期利率債的配置以延展固收資產久期,加強對再投資風險的管控;另一方面,適當增加包括未上市股權在內的權益類資產配置以提高長期投資回報。
與此同時,在今年的業績發布會上,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鄧斌也提到,中國平安投資資產配置為“雙啞鈴”結構。
其中,大啞鈴的一段是大量的長久期利率債,另一端則是風險資產,包括不動產以及權益類資產。此外,據鄧斌介紹,在風險資產中,中國平安又進一步配置了一個小啞鈴,一端是高分紅的穩健型價值投資,另一端則是追求增長型的配置。
此外,從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三家的2021年投資戰略表述上可以發現,雖然三家未明確提及“啞鈴型”投資這一概念,但在實操層面卻同樣是貫徹的這一投資理念。
例如,中國人保年報指出,2021年,面對低利率環境和權益市場震蕩下行的不利影響,集團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做好資產配置動態調整。債券投資搶抓長債配置時機拉長久期,不斷縮小資產負債久期缺口;權益投資精選賽道,積極把握結構性投資機會,加強業績對標和策略對標,同時積極開拓新的收益增長極,投資收益來源更為多元化。
中國人壽年報透露,2021年,公司一是把握上半年利率相對高位的窗口期,以利率債為主加大長期限資產配置力度,進一步收窄久期缺口;二是審慎控制公開市場權益風險敞口,降低組合波動,鎖定收益;三是加大另類投資模式創新,推進前瞻性行業布局,構建多元投資組合。
發揮“壓艙石”作用,險資表態2022年增配權益市場
“2022年年初以來,全球主要資本市場均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國內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這樣的內外部環境下,一季度國內資本市場難免也承受了較大壓力。”在談及對于2022年的資本市場看法時,中國人保執行董事、副總裁、董事會秘書李祝曾在業績發布會上這樣分析。
不過,具體到2022年的權益市場投資,李祝又進一步指出,“市場短期正處于筑底階段,中長期的配置價值已經顯現。3月16日金融委會議釋放了積極信號,扭轉市場的悲觀預期,市場信心正在逐步恢復?!?/p>
據悉,在此次金委會之后,銀保監會也進一步鼓勵保險機構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豐富保險資金參與資本市場投資的渠道,鼓勵保險公司組合類資管產品發行力度,加大對股票、債券類資產的配置。
在此之下,上市險企在業績發布會上也相繼做出表態。
中國人保表示,2022年,中國人保將在風險可承受的范圍內,權益投資圍繞著戰略資產(SAA)配置中樞,在估值相對低位來主動提升權益配置的比例,積極開展再平衡的操作。
中國太保也表示,市場的調整帶來更多的是風險釋放以及長期投資價值顯現。在權益投資方面,中國太保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還有一定提升空間。
中國人壽更是指出,從估值的角度,經過前期調整,當前權益市場的估值已經落到了長期中樞之下,配置價值在慢慢顯現。且從股債的配置價值上,也能發現權益投資的這種長期價值。對于長期投資而言,從估值的角度已經達到了左側加倉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