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2月3日,自2021年以來清盤的基金中,成立不足1年的次新基金數量多達34只,創下近三年新高,在全年清盤基金數量占比為14%;而在2019年-2020年,清盤的該類次新基金數量分別為12只、26只,在當年清盤基金數量占比分別為9.09%、15.03%。
對于上述次新基金密集清盤的現象,有公募市場部負責人表示,成立不足一年就清盤的次新基金,清盤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機構定制產品,這類產品投資資金到期后,可能沒有及時找到接續機構資金,會導致產品清盤;另一方面是為“消化批文”而找“幫忙資金”成立的產品,成立后很短時間內“幫忙資金”離開,也會導致產品無力存續從而清盤,這類產品自身往往也缺乏生命力,或成立時行情欠佳,新發時就成立困難。
一位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分析師認為,一只基金的成功與否,與三方面的因素相關:一是基金經理自身的投資能力;二是代銷渠道與基金公司的宣傳與營銷能力;三是賺錢效應,賺錢效應的核心在于市場環境是否適合該基金的投資策略。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次新基金密集清盤,主要有多種原因造成,但基金“清盤”整體有利于基金產品優勝劣汰,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基金業也應該多策略完善新基金發行機制,加強關注成立后就短期清盤的基金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