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近日,物企IPO潮已陷入停滯階段,距離上一次物企成功登錄港股已經過去三個多月。7月16日,康橋悅生活和融信服務上市。
而當前排隊IPO的物業公司中,據港交所披露,海悅生活、明宇商服、中梁百悅智佳等批量物企均在今年4月下旬遞表,目前招股書因滿6個月而未通過聆訊,被標注為“失效”狀態。稍早之前,天譽青創、新力服務的招股書也因過期失效,陽光智博則主動撤回。
Wind數據顯示,按上市日為基準,截至11月1日,年內共10家物業企業于港股上市,且目前市值均低于百億港元。相比之下,去年全年共18家物業公司成功港股上市,目前市值超百億港元的公司有6家。
物企經歷了什么?風向開始從“尋求上市”向“收并購”方向轉換。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物業管理行業收并購深度研究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11月1日,今年物業管理行業內發生并購交易63宗,涉及并購方33家物業企業;交易金額約315億元,相比2020全年交易總額大幅增長約198%。
其中,除了中小房企間的報團取暖,“大魚吃大魚”的現象愈發明顯,即出現不少背靠房企母公司的物企之間的收并購案例。如年內碧桂園服務公開披露的交易總額近190億元,占總交易金額的60.32%。
頻繁收并購的背后,是整個物業服務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收并購和成立合資公司,成為物企外拓發展的新路徑。
根據機構測算,2020年百強物業企業管理規模集中度達33%,TOP10企業集中度達11%,較2015年的18.1%與6.9%幾近翻倍。
不少企業亦對未來的發展規模提出新的目標,如碧桂園服務計劃到2025年實現營收千億元的目標、世茂服務也在2021年中期業績會表示,2022年企業計劃增加合約面積2億平方米,其發力重點就是收并購,同年收并購占比增至60%,外拓和內生分別為30%和10%。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港交所修改后的主板盈利規定,自2022年1月1日起,港交所主板上市申請人三年累計盈利不得低于8000萬港元,盈利門檻提升了60%。
在此情形下,大多數中小物業公司上市或更難。中指研究院物業事業部高級分析師王友煊分析,首先,大型物業企業資金充沛,足以開展大規模的收并購。其次,頭部物業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遠沒有達到行業天花板。再次,出于戰略發展的需要,企業擴張不會止步于此,“今年以來,物業企業爭先提出未來三五年的規模實現5-10倍的增長目標,收并購依舊是企業直接快速獲得交付面積的有效途徑?!?/p>
興業證券則認為,未來3至5年是行業的規模紅利期,物管行業將加速整合,物管公司之間也會分化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