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隨著A股上市公司三季報收官,19家獲得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身份不久的銀行成績單也隨之亮相。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19家銀行中,除未上市的廣發銀行無數據外,其他18家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超過監管要求。
按照《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規定(試行)》,19家系統重要性銀行應達到一定的附加資本要求,由核心一級資本滿足。總體來看,系統重要性銀行分為五組,一至五組銀行附加資本要求分別適用0.25%、0.5%、0.75%、1%和1.5%,附加杠桿率分別為0.125%、0.25%、0.375%、0.5%和0.75%。
從三季報看,已上市的18家系統重要性銀行均滿足新的要求。其中第四組4家國有銀行,工農中建三季度末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14%、11.18%、11.12%、13.4%,超過紅線(8.5%)2.5個點以上;第三組3家銀行,交行、招行、興業三季度末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68%、12.31%、9.54%,都超過對應紅線(8.25%)1個點以上。
另值一提的是,隨著中國版TLAC(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出爐以及落地,部分銀行中長期面臨更高的資本管理能力要求,對于部分銀行而言可通過內外部工具進行資本補充。前者可通過留存利潤補充,后者則包括定增、配股、發行可轉債的形式。
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入選的系統重要性銀行均滿足附加資本要求,無需立即補充資本,不會影響信貸供給能力。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穩健程度關系到我國經濟金融安全,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的核心部分。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的發布和差異化監管政策的施行,將進一步催化不同銀行間的分化,雖然對部分銀行帶來短期內較大挑戰,但整體影響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