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資本邦了解到,時隔7個月之后,國泰君安對華安基金股權又一次出手了。
10月8日晚,國泰君安(601211.SH)公告稱,計劃利用不超過人民幣18.12億元受讓上海上國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華安基金15%股權。若此次交易完成,國泰君安將持有華安基金43%的股權,控股權進一步加強。
據悉,此次評估方給出的華安基金全部權益評估值達120.8億元,增值率達到了228.1%。
而國泰君安作為頭部券商,在公募基金領域的布局上,除不斷加大對華安基金的控股外,旗下全資子公司國泰君安資管也在今年年初獲得證監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的批文。
再出手,意在華安基金15%股權
公告內容顯示,國泰君安擬受讓上海上國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5%股權,交易價格以經有權的國資監管機構備案確認的評估結果為基礎確定,不超過人民幣18.12億元。
此次交易前,國泰君安持有華安基金28%股權、上國投資管持有20%股權、上海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0%、國泰君安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0%、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12%。
此次交易后,國泰君安持股華安基金比例增至43%,第一大股東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上海上國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有華安基金的股權比例將由20%下降至5%。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受讓華安基金股權,已經是國泰君安年內的第二次行動,且距離上一次受讓剛滿七個月。
今年3月9日,華安基金公告稱,公司股東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本公司8%的股權轉讓給國泰君安證券。
受讓之后,國泰君安證券持有華安基金股權比例由原來的20%上升至28%,由原來的并列第一大股東成為華安基金的第一大股東,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持股比例下降至12%。
據悉,在此次交易評估過程中,評估機構根據宏觀經濟條件、交易條件、行業狀況的變化,同時考慮華安基金收益能力、競爭能力等情況,最終對華安基金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的評估值確定為120.80億元,評估增值83.98億元,增值率228.10%,國泰君安此次交易標的股權的初步評估估值為18.12億元。
補齊公募短板,手握兩大公募“牌照”
國泰君安在此次公告中表示,通過提升公司對華安基金的持股比例,有利于補齊公司公募基金業務布局短板,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有利于強化公司與華安基金的協同效應,助推華安基金的經營業績和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有利于落實上海國企改革精神,提升公司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的綜合能力。
在此前披露的2021年半年報中,國泰君安提到,2021年上半年,華安基金實現營業收入17.26億元,同比增長49.31%,實現凈利潤4.50億元,同比增長60.71%;截至2021年6月30日,華安基金總資產累計達到55.67億元,凈資產達到35.94億元。
2021年上半年,華安基金加強產品和業務創新,優化投研一體化平臺,整體投資業績表現穩健,資產管理規模和盈利能力穩步增長。期末管理資產規模5751億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525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8%;非貨幣公募基金管理規模297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9%。
除了華安基金外,在公募基金業務布局上,國泰君安旗下資管公司國泰君安資管也在今年初順利拿下了公募牌照。
今年1月3日,國泰君安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國君資管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獲得中國證監會核準,且從遞交資料到獲批,用時不到5個月時間。
近三年來,在防風險和去杠桿的大背景下,公募牌照批復速度放緩,國君資管也因此成為三年來首家獲批公募牌照的券商系資管公司。
國泰君安半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國泰君安資管總資產為79.77億元,凈資產為62.14億元;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01億元,凈利潤3.78億元。
2021年上半年,國泰君安資管完善組織架構和客戶結構,搭建一體系投研體系,加強核心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投研專業能力。累計完成7只大集合參公改造,公募業務已完成首批產品的創設和申報。
報告期末,國泰君安資管的資產管理規模為4580億元,其中,主動管理資產規模3476億元。根據基金業協會的統計,2021年上半年國泰君安資管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排名行業第3位。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在資管新規放寬“一參一控”的限制,以及去年基金新發規模迅速增長,爆款基金頻頻出現的情況下,券商布局公募基金賽道的步伐得到明顯提速。此舉也將助力券商從傳統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業務的快速轉型,券商憑借自身投研優勢推出具有競爭力的基金產品,再加上廣泛的線下營業點可以吸引更多客戶,從而提升利潤增長點。同時,2021年券商主動資產管理業務將有較大發展空間,與之關聯的代銷金融產品業務也將繼續快速增長。
頭圖來源:圖蟲
轉載聲明:本文為資本邦原創資訊,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否則為侵權。
風險提示:資本邦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