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博時基金發布博時鳳凰領航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生效公告。此前經過四天發售,博時鳳凰領航混合募資總額突破60億元,提前結束募集。作為全國首只大型公募基金中采用雙券結模式的基金,博時鳳凰領航混合的“走紅”也是券結基金“大年”的縮影。
券結產品今年迎來爆發年
截至9月16日,今年年內已有76只新發行產品采用券結模式,新發數量超去年全年,合計發行規模為1111.12億元。
不完全統計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成立的券商結算產品分別為12只、43只、42只。僅在2021年上半年,新成立的券商結算產品已達42只,達到2020年全年券商結算產品的總和。
年內,券商結算模式發行的新基金數量不僅快速增長,同時頻現爆款基金。
從首發規模來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16日,2021年來首發規模超過10億的券商結算產品共有21只,其中超過50億的有5只:包括兩日吸金148.69億元的南方興潤價值一年持有、4天募集金額突破80億元的永贏長遠價值混合基金,朱雀恒心一年持有、工銀瑞信戰略遠見、貝萊德中國新視野3只基金首發金額也均突破6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建投基金、中融基金、浙商證券資管、新華基金、永贏基金、南方基金、金鷹基金、國金基金、大成基金、長信基金等10家成立于2015年以前的公司,均在今年首發了券結產品。
另值一提的是,近期還有兩只基金開啟了修改結算模式的“先河”:萬家瑞興靈活配置混合基金、大成核心趨勢混合基金分別于8月9日、9月10日完成證券交易模式的轉換工作。
券結模式試點,劍指風控軟肋
當前,公募基金在參與證券交易所交易時,主要存在兩種模式:一種是傳統的托管行結算模式,另一種是新興的證券公司結算模式,即“券結模式”。
在傳統的托管行結算模式下,公募基金管理人租用券商交易單元參與交易,交易指令由公募基金管理人直達交易所,相應這部分交易的結算參與人責任由托管人擔當。換言之,券商僅作為公募基金交易的“通道”,銀行則同時扮演托管和結算兩項職能。
托管行結算模式下,基金投資交易的監控和結算分別由不同的主體完成。銀行作為結算參與人并不承擔基金因管理不善產生的交收風險,導致基金投資交易資金結算風險責任主體無法落實。
為彌補銀行結算模式的缺陷、消除結算風險隱患,2017年底,中國結算公司聯合滬深交易所制定了證券交易資金前端風險控制業務規則及配套細則,并探討試點公募基金采用證券公司結算模式。
券結模式下,公募基金管理人需在券商經紀業務體系內開立證券資金賬戶,通過券商完成場內交易。具體而言,交易指令由公募基金管理人首先傳給券商,券商對交易行為進行資券足額驗證、異常行為監控后,交易指令才會到達交易所。相應這部分交易的結算參與人責任也由券商擔當。
業內人士表示,券商結算模式下,證券公司履行基金產品運作前端監控職責,需對投資交易進行資券足額驗證、異常檢測、防對敲、錯誤處理等風險控制措施,同時還承擔后續清算交收責任,可有效防范交易結算風險。
券結模式興起,試點轉入常規
2017年底始,證監會指導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啟動新設公募基金管理人證券交易模式轉換試點,恒越基金、東方阿爾法基金等6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率先試點券結模式。
至2018年,國泰君安、招商證券、中信證券等老牌券商先后“加盟”券結產品。據業內人士介紹,從上線情況來看,基金產品運作效率、準確度以及安全性都得到了很好的檢驗,得到了管理人和托管人的一致認可。
隨著試點效果顯現,2019年2月,監管下發《關于新設公募基金管理人證券交易模式轉換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新設立的公募基金公司應當采用新交易模式,老基金公司的相關產品可以暫時不調整,鼓勵老基金公司在新發產品時采用新交易模式。
業內人士指出,券結模式由券商擔任結算服務商,大大提升了基金資產交易結算的安全性;長期來看有利于解決基金、券商等機構職責,規避基金交易風險。監管方也希望扶持券商的中后臺運營清算能力,并更好地監控基金產品交易數據。
隨著券結模式從試點轉入常規化,南方、工銀瑞信、招商等大型基金公司新發基金陸續采用“券結模式”,券結產品發行也逐漸呈現出增長勢頭。
券結模式走紅,契合轉型需求
基金公司選擇券結模式,既符合監管層相關規定,也離不開券商的財富管理轉型需求。
在券結模式下,一家公募基金選擇一家券商作為主代銷商和交易結算服務商,基金交易所產生的傭金只能分給包含結算券商在內的3家券商。而《通知》明確,基金產品管理人可選擇一家或多家證券公司開展證券交易,可免于執行“一家基金管理公司通過一家證券公司的交易席位買賣證券的年交易傭金,不得超過其當年所有基金買賣證券交易傭金的30%”。
這意味著,如果更多基金產品采用券結模式,市場上券商的分倉傭金收入集中度也更高,公司之間的業務模式也不僅局限于賣方投研。因此在傭金突破30%限制的前提下,券商更有動力去做大基金保有量,以取得更多的傭金收入,并朝著真正的“財富管理轉型”邁進。
事實上,部分擔任“券結模式”結算服務商的券商機構,已取得了豐厚的交易傭金收入。
Wind數據顯示,中信證券目前擔任睿遠成長價值、睿遠均衡價值三年等近20只基金的結算服務商,今年上半年在這些“券結模式”基金上收到的傭金收入超過6400萬元,僅睿遠成長價值一只基金的傭金收入就超過4000萬元。廣發證券、興業證券、浙商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上半年在“券結模式”基金上的傭金收入也超過1000萬元。
據業內人士分析,財富管理轉型的核心是“散戶產品化,交易機構化”。對于客戶而言,通過購買基金,將“專業的活”交給專業的人;對于券商而言,通過銷售基金,將客戶結構由散戶為主變成機構為主。以產品銷售為切入點,這二者形成了有機結合。因此,券結模式與券商財富管理轉型不謀而合。
多位券商及基金人士亦表示,公募基金的券商結算模式是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基金公司與券商深度合作,發行優質券商結算模式產品,并持續做大保有規模,券商結算模式未來將日趨常態化,看好券商結算模式發展前景。
公募基金托管格局或生變
機構人士分析,隨著券商結算模式的推進,以銀行為主的公募基金托管市場格局將迎變局。未來,公募基金托管可能更多轉向券商。
在傳統模式下,大部分公募基金托管都在銀行,借助托管銀行的渠道優勢銷售基金。托管行不再具備結算職責后,公募基金托管可能更多轉向能夠提供交易、結算、托管、研究等一條龍服務的證券公司,尤其是目前已取得證券投資基金托管人資格的25家券商。
依據證監會最近發布的證券投資基金托管人名錄,截至2021年8月,我國證券市場基金托管人共56家,包括中證金融、中國結算和29家銀行;證券公司共有25家,涵蓋頭部券商和中小券商。
Choice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43家托管機構合計收取托管費用136.52億元,其中,17家券商合計僅貢獻了1.62億元托管費用。另外從托管份額看,17家券商合計托管基金2784.23億份,在20.3萬億的基金托管市場占比不足1.4%,其余超過98.6%的市場份額仍由各銀行“瓜分”。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基金托管市場的大頭已被較早入局的銀行占據,作為新入局者的中小券商,應該結合自身資源稟賦特點,抓住產品訴求,以高質量服務、較強IT能力吸引更多基金客戶,并將托管業務作為綜合金融服務的一環,撬動其他業務協同發展。
轉載聲明:本文為資本邦原創資訊,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否則為侵權。
風險提示:資本邦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