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我國正式迎來“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提出一周年。一年以來,圍繞碳市場已落地上千家公司,而金融機構也在其中由試點向深度參與全面轉型。資本邦了解到,當前,圍繞碳市場而開展的綠色信貸、投資信托、ESG產品開發已經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
“碳”排放貸款首單持續落地
綠色信貸旨在促進資金能夠從高污染、低效率的企業或項目流入到環境友好型的企業和項目,從而助力產業綠色化,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A股上市銀行半年報顯示,在“雙碳”戰略目標指引下,多家銀行紛紛加大了綠色貸款的投放力度。其中,工、農、建、中四家國有銀行綠色貸款余額均突破萬億元,今年上半年六家國有銀行的綠色信貸總規模已超過7萬億元。
地方商業銀行在參與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上也是熱情不減。
9月初,江蘇銀行宿遷分行向江蘇新動力(沭陽)熱電有限公司發放首筆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作為全國首批納入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企業之一,江蘇銀行參照全國碳市場交易價格,為該企業辦理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500萬元,利率為4.36%,比該行一般抵質押貸款低64個基點。
近日,江西省首單碳排放權質押融資業務也正式落地。據了解,九江銀行以贛州華勁紙業有限公司的碳排放權配額為質押擔保,為企業發放了碳排放權質押貸款500萬元。
交通銀行、興業銀行和民生銀行等多家銀行也均落地全國碳排放權貸款,企業將擁有的碳配額作為抵押資產向銀行貸款,從而盤活企業碳資產。
信托公司瞄準碳資產投資
資本邦了解到,7月11日,中融信托發行首單碳交易CCER投資信托,信托資金將投資于碳排放權交易所上市的CCER,并適時參與碳市場交易;而長安信托和華寶信托等信托機構也發行了類似的碳資產投資信托,主要投資碳排放配額及CCER資產,初期參與地方碳市場,后期會適時參與全國碳市場。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該類基金既可幫助企業開發管理碳資產,實現碳資產的保值增值,也可為合格投資者參與碳交易提供投融資產品,讓投資者獲得碳交易帶來的收益。
隨著機構投資者參與交易,全國碳市場的流動性將大幅提升,碳價也將提高,有分析人士指出,碳價是圍繞著節能減排成本走的,根據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的研究報告,中國節能減排的平均成本大約是258元/噸,目前全國碳市場價格不到50元/噸,未來肯定有較大的空間。
此外,除上述碳資產投資信托外,部分信托公司如中海信托和英大信托等還推出了服務型信托,委托人將其持有的CCER資產作為信托基礎資產交由信托公司代為管理與交易。
“泛ESG”產品開發駛入快車道
數據顯示,自2021年以來,我國“泛ESG”公募基金正迎來數量與規模的迅速增長。
據WIND顯示,截至2021年9月21日,共有62家基金公司發行了188只“泛ESG”公募基金(未合并A/B/C/H),其中債券型基金5只,股票型基金109只,混合型基金74只。總規模更首次突破2100億元,較去年末近乎實現翻倍增長。
據悉,今年以來,首批ETF主題基金獲批后,公募基金便開始積極布局ESG賽道下的核心指數,如中證ESG120策略指數、滬深300ESG基準指數和國證ESG300指數等。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盡管我國ESG布局起步較晚,從9月以來我國的ESG主題基金新增情況來看,“純ESG”公募也逐漸開始提速。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9月21日,共有存續以ESG直接命名的主題基金27只,其中13只為2021年內新發基金。
除公募外,券商資管也在試水ESG產品。據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21日,由證券公司發行的ESG主題存續集合資管計劃已有4只。
頭圖來源:圖蟲
轉載聲明:本文為資本邦原創資訊,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否則為侵權。
風險提示:資本邦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