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過渡期還剩不到半年時間,銀行理財正在加速凈值化,保本理財比例在進一步壓降。同時,銀行理財收益率呈下行趨勢,據統計,2021年1月到5月,全國銀行理財收益率水平持續下行,6月略有回升。
今年1到5月收益率持續下行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5月,全國銀行理財收益率水平分別為3.5%、3.47%、3.46%、3.43%、3.4%,呈持續下行趨勢,6月為3.46%,有所回升,但從整體來看,銀行理財收益率仍然處在下行狀態。
而在銀行理財凈值化方面,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293家銀行及20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28083只理財產品,凈值型占比達50.3%,比去年同期增長29.5個百分點。其中,理財子公司發行產品數量達2485只,同比增長151%,且均為凈值型產品。
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數據顯示,上半年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繼續呈上升趨勢,其中6月份發行量為2819只,環比增長23.42%,同比增長49.95%,再創新高。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傳統銀行發行的凈值型理財產品風險偏低,PR2級產品占到八成以上,期限偏短,封閉式產品平均期限不到300天。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可以直接投資權益市場,整體風險偏高。
他還指出,不同銀行的理財凈值化有轉型進展差異較大。整體來看,股份制銀行及規模偏大的城商行凈值型理財規模占比較高,大型國有銀行及小型地方性銀行凈值型理財規模占比較低。
年底前絕大部分銀行將完成整改
關于銀行理財收益的走低,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主要來自三方面因素:從流動性看,上半年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通過理財產品吸引資金的動力下降;從投資者看,上半年受全球經濟形勢影響,風險資產波動較大,投資者更青睞風險與收益較為平衡的產品;從監管看,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臨近,理財產品加速整改,部分產品投資范圍收窄,也影響了產品收益。
此前,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負責人葉燕斐表示,總體看,理財業務存量整改進展情況符合預期。到2021年一季度末已經整改過半,2021年底前絕大部分銀行將完成整改。對于個別銀行存續的少量難處置的資產,按照相關規定納入個案專項處置。銀保監會將持續督促相關銀行綜合施策、積極整改,盡快全部清零,從根本上轉變理財產品市場格局和觀念氛圍。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也在7月24日表示,資管新規過渡期各項存量資產整改工作正在按計劃順利進行,進度符合政策預期。從產品上來看,投資者風險自擔的凈值型資管產品占比不斷上升,募集資金占全部資管產品的76%,比整改初期上升了近30個百分點。從資產端來看,資管產品的投資結構也顯著優化,股票債券標準化資產占比顯著上升,非標準資產占比明顯下降。
而今年上半年,也有多項理財新規落地助力銀行理財整改。比如6月11日,銀保監會和央行發布了《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對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投資范圍、投資集中度要求作出規定,這有利于促進資產管理行業的公平競爭,防范監管套利。還有6月27日,銀保監會發布了《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辦法》從銷售端為產品凈值化奠定了基礎,有助于理財產品銷售營造健康良好的制度環境。
董希淼表示,在資管新規的背景下,制度在不斷完善,使得銀行理財整改更加有規可依。從長遠來看,理財產品的轉型更趨合理化,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也會不斷的提高。
盡快適應銀行理財的“低收益”
有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傳統的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收益率繼續小幅走低,而凈值型理財產品不管是業績比較基準還是實際收益率,都沒有明顯的漲跌趨勢,尤其是理財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大部分都配置了權益類資產,產品凈值波動更大,不同理財產品之間的收益差距也很大。
為此,有理財專家建議,對于銀行理財經理推薦的高收益產品要保持理性,應該了解清楚產品的屬性,看好合同,確定符合自己的風險承受范圍,避免口頭承諾無法兌現。
還有理財專家表示,投資者應做好收益率的"預期管理",降低對收益的過高期望,在此基礎上做好大類資產配置。投資者可從兩方面入手優化資產配置,一是拉長投資周期,二是多元化配置,力爭做到收益與風險的平衡。(記者趙智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