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今年年中外貿成績“放榜”,外貿進出口穩中向好、再創佳績:今年6月份,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實現了自2020年6月份起連續第13個月的同比正增長,上半年進出口總值18.0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7.1%,規模創下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展望全年,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在7月12日召開的國新辦例行政策吹風會上表示,外貿發展面臨機遇和挑戰,但機遇大于挑戰,商務部將密切跟蹤國內外形勢變化,研提政策舉措。“我們有信心通過全國外貿系統扎實有力的工作實現全年外貿量穩質升的目標。”
延續良好發展勢頭
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出口9.85萬億元,增長28.1%;進口8.22萬億元,增長25.9%。與2019年同期相比,出口、進口分別增長23.8%、21.7%。
“總的來看,上半年我國外貿延續了去年下半年的良好勢頭,增速較快,為全年外貿量穩質升奠定了良好基礎。”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在7月13日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分析,三方面因素拉動了中國外貿增長:一是國內經濟穩中加固、穩中向好,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特別是國家穩外貿政策紅利持續釋放,高水平開放平臺增長迅速,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優勢凸顯,為外貿持續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二是全球經濟持續復蘇帶動外部需求增加,提振了國際貿易以及中國產品出口。三是去年基數較低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對外貿增長起到了拉動作用。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從數據來看,中國外貿發展表現出較高景氣度的恢復性增長,外貿結構持續優化,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上半年外貿發展呈現出三大亮點:一是進出口穩中向好,進出口同比連續保持正增長。二是對主要貿易伙伴貿易恢復良好,特別是對美國進出口保持超預期增長。三是結構持續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加快,機電產品出口比重增加,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恢復向好,反映出外貿增長的韌性增強。
李魁文表示,今年上半年,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占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比重達47.8%,同比提升2.8個百分點,持續成為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中國對前三大貿易伙伴東盟、歐盟、美國進出口額分別增長27.8%、26.7%、34.6%,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貿易伙伴進出口分別增長27.5%、22.7%;機電產品占出口總值的59.2%,比去年同期提升0.6個百分點;一般貿易進出口占外貿總值的61.9%,比去年同期提升1.7個百分點。
此外,中國外貿對全球的貢獻也在不斷增強。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已向112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超5億劑新冠疫苗和原液。“我國向全球供應的疫苗和原液已相當于當前全球疫苗總產量的1/6,為全球抗疫合作和經濟復蘇作出了重要貢獻。”李魁文說。
有望保持較快增長
“總體來看,我們認為,下半年我國外貿還會實現較快增長。”李魁文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多地蔓延,疫情走勢錯綜復雜,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同時,去年下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長近27%,在較高基數的影響下,今年下半年進出口同比增速或將放緩,但全年進出口仍有望保持較快增長。
劉向東分析,下半年外貿發展的有利條件和挑戰并存。從有利條件來看,一是全球新冠疫苗接種范圍擴大,外需恢復有望持續,特別是主要經濟體的需求有望繼續保持旺盛狀態。二是主要生產供應國逐步恢復供應,有助于穩定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和擴大進口。三是隨著疫苗接種和經濟秩序恢復,國際航運緊張行情有望緩和。從挑戰來看,一是變異病毒使經濟恢復進程遭受阻礙,疫情走勢錯綜復雜,給中國外貿的恢復性增長帶來不確定性。二是主要經濟體供應恢復可能產生替代效應,加上全球貨幣政策可能轉向,會抑制需求擴張,擠壓中國出口。此外,去年下半年中國外貿增長基數較高,會在統計上影響下半年外貿增速。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綜合各方面因素來看,今年全年外貿走勢可能呈現前高后低的特點,下半年穩外貿需要付出更大更艱苦的努力。但是,中國外貿競爭力增強和結構優化、質量效益提升的趨勢不會改變,并且還會加快演進,為外貿長期穩定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展望下半年,劉向東認為,應密切研判國際貿易投資形勢變化,跟蹤疫情蔓延和疫苗接種情況,同時繼續落實國內“六穩”“六保”工作,朝著外貿高質量發展目標邁進。對于外貿企業來說,既要學會化危為機和對沖風險,又要利用電商、海外倉等多種手段解決市場渠道困難,同時要積極捕捉新商機,包括鞏固傳統貿易伙伴市場和拓展“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優化生產布局,增強對市場不確定性風險的防范。(記者 吳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