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市值超3萬億元的貴州茅臺近日遭遇“碰瓷”。
2月16日,港股上市公司信陽毛尖發布公告,建議將公司英文名稱由“XinyangMaojianGroupLimited”更改為“ChinaDragonMoutaiGroupLimited”,并采納“中國國龍茅臺集團有限公司”為公司的中文第二名稱,取代現有名稱“信陽毛尖集團有限公司”。
當下的資本市場熱衷于找到細分行業的“茅臺”,而這家公司卻直接給公司冠上“茅臺”的名字,引發了市場的關注。數據顯示,2月17日,信陽毛尖一度大漲超30%,截至收盤,公司漲幅約15%。不過,2月18日,在市場的一片質疑聲中,信陽毛尖股價一度大跌14%。
對于此事,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公司改名只要不違反中國香港和注冊地的法律法規,就完全可以。不過沈萌也提示,隨著資金南下,現在很多“仙股”都在大幅上漲,但基本面并不支持。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也向信陽毛尖發去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公司回復。
信陽毛尖再更名
被指蹭茅臺熱度
信陽毛尖此次更名或與公司此前的一項收購相關。
2月2日信陽毛尖發布公告稱,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牡丹江龍晉酒業收購內地酒類業務——北京耀萊龍微酒業(目標公司)100%股權,價格為8000萬港元,包括現金500萬港元;及透過發行7500萬港元一年期零息承兌票據支付。
公告介紹,目前目標公司已經與上海高誠創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高誠)訂立合作協議,目標公司授權上海高誠為使用商標的唯一合作合伙,并與上海高誠共同持有的銷售公司(上海曜石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于“國臺成龍酒”品牌下策劃及組織白酒產品代言、廣告宣傳及市場推廣工作,銷售公司須每年向目標公司提供價值4000萬元的國臺成龍酒作為品牌代言費。
公告稱,北京耀萊龍微酒業的業務伙伴上海高誠是中國酒類業務的有利營銷專家。上海高誠已推出貴州茅臺、五糧液等著名酒類品牌的推廣。另一方面,目標公司擁有一系列商標,包括成龍商標(商標號碼為9599581及11336574)。董事會認為,目標公司與上海高誠之間的合作將對酒類銷售產生有效的協同效應。整合成龍商標及酒類,將為公司帶來協同效應,可在中國龐大酒類市場中占優勢。公司認為,收購事項與集團的整體業務方向一致,是加強集團的客戶基礎及拓展中國酒類市場能力的投資良機。
不過,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京耀萊龍微酒業在市場的知名度很低。對照公司的產品力、渠道力等,信陽毛尖用8000萬港元收購可能只是拓展了上市公司的產品品類。
在發布上述收購公告后,2月16日,信陽毛尖集團擬更名“中國國龍茅臺集團有限公司”引發市場關注。有微博網友甚至評論稱“有排面、有熱度,典型的皮包公司起名慣用套路。”
“由于茅臺的特殊話題,社會焦點爭議會提升品牌熱度,但是考慮到信陽毛尖本身的區域代表性,以及改名跨度較大,且確實存在投機嫌疑,應該說是存在風險的,知名度不代表美譽度,強行碰瓷也有違商道。”知趣咨詢總經理、酒類營銷專家蔡學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信陽毛尖集團首次更名。記者從同花順獲得的信息顯示,信陽毛尖集團有限公司(原名:中國天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化工業務的中國香港投資控股公司。2018年,從事石油和煤化工的港股上市公司中國天化工集團更名為“信陽毛尖”,跨界轉型進軍茶市場。至此,信陽毛尖成為港股為數不多的茶產業上市公司之一。
更名撬動巨額市值
卻暴露缺乏核心業務的困境
信陽毛尖集團董事會認為,此次建議更改公司名稱將更能反映集團業務發展的現況及其未來發展方向。董事會相信,新名稱能為該公司確立更合適的企業形象及身份,將有利于該公司的業務發展,并符合該公司及股東的整體最佳利益。
不過,市場的觀點卻與其相左。在朱丹蓬看來,信陽毛尖此次更名是在蹭熱點,不一定能為公司帶來利潤。“現在做一個白酒品牌太難了。企業需要進行很多資金、資源投入。一些知名白酒企業投入數十億元進行全國化運營,也不一定成功。”
蔡學飛則表示:“信陽毛尖與酒相關的是北京耀萊的成龍醬酒,應該說屬于小眾高端白酒,本身社會影響力有限,此次改名也是強化自身白酒板塊的業務,我個人認為,企業業績的增長來源于扎實的市場工作,與企業名稱并無直接關系,頻繁改名可能更多的是暴露出企業缺乏核心業務的困境。”
日前,信陽毛尖發布公告稱,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六個月,集團的營業額為2.23億港元,同比下降49%;報告期內公司虧損超7000萬港元,同比下降52%。
在公司更名背后,更多撬動的是上市公司的市值。據記者了解,發布更名公告次日(2月17日),信陽毛尖開盤便大漲,盤中漲幅一度超過30%,截至收盤,信陽毛尖報收0.5港元/股,漲幅略有收窄,上漲14.94%,總市值為7.45億港元。不過,2月18日開盤,該公司股價便一路下滑,盤中股價下跌8%至0.46港元/股。
上市公司更名屢見不鮮
多個“仙股”曾遭爆炒
像信陽毛尖集團這樣更換股票名稱的上市公司并非個案。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A股市場中,覽海投資、首航高科、保利聯合、旗天科技等公司也紛紛改名,2020年6月29日,中國國旅正式將公司證券簡稱變更為“中國中免”,以此突出免稅業務,市值屢創新高。
不過,更名很難改變公司的發展實質。2015年5月10日,彼時的多倫股份發公告稱擬將名稱變更改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P2PFinancialInformationServiceCo.,Ltd.,以蹭當時的熱點——互聯網金融。不過,更名后的匹凸匹日子并不好過,如今已被ST。
港股市場也不乏更名的案例。2021年2月份,泛亞國際擬更名為烯石電動汽車新材料控股的公告發布后,股價大漲145.45%。2020年2月份,前進控股集團發布公告稱,將簡稱由“LEAPHLDGSGP”更改為“OKGTECH”(英文)及由“前進控股集團”更改為“歐科云鏈”。2020年年底以來,歐科云鏈的股價漲幅已經超300%。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信陽毛尖集團還是歐科云鏈股價都長期在1元/股以下,屬于“仙股”。在沈萌看來,這些“仙股”不是多年虧損,就是幾百倍市盈率,存在忽悠散戶的可能。
國泰君安發布的報告認為,南下資金高歌猛進、“跨過香江去”的呼聲一浪接一浪之際,投資者也應該警惕港股市場背后的獨特風險。歷史上經常出現的“港股絞肉機”現象便是這種風險的外在表現。“港股絞肉機”指的是港股市場某只個股的市值在短時間內迅速大幅下跌,猶如“絞肉機”般使得投資者血本無歸的現象,正所謂“跨過香江易,識別埋伏難”。(編輯 才山丹 本報記者 張敏 見習記者 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