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角料食品也好,“1元雪糕”也罷,本質上都是消費者對低價食品的需求。邊角料不是下腳料,“1元食品”也不等于質量低劣。很多食品包裝精美,成分眾多,還帶有文化、社交等屬性,相應的成本自然也會計入價格之中。但說到底,食品是用來吃的,根本價值在于食用價值。現在很多人偏向購買低價食品,只求能充饑解渴,吃得安全健康,這可以說是刪繁就簡、返璞歸真,回到對食物本身功能的需求,也符合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同時也要看到,邊角料食品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很多人的興趣,相關企業也需要解答一個簡單的邏輯問題:為什么突然多了這么多邊角料?事實上,隨著現代食品加工工藝的進步,食材已經得到了最大化地利用,一般情況下不會剩余太多的邊角料。企業應當珍惜消費者對邊角料食品的熱情,保證邊角料食品與常規產品處于同等質量水平,切不可用低劣食材冒充邊角料欺騙消費者。另有媒體發現,部分自稱的邊角料食品,按同等質量折算出的價格,竟然比常規產品還貴。這也提醒監管部門應當及時跟進,對邊角料食品等低價食品開展針對性檢查,嚴防以次充好、價格欺詐等行為,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從臨期食品到邊角料食品,從對“雪糕刺客”的驚詫到對“1元雪糕”的呼喚,彰顯了厲行節約的社會風尚。相關企業也應正視部分消費者對低價食品的需求,充分利用食材,壓縮包裝、營銷等成本,占領這一塊市場。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層次需求,這既是商機所在,也是市場經濟的應有之義。(評論員王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