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以下簡稱第四屆食博會)將于10月28日至30日在淮安國際食品博覽中心舉行,屆時,將發布一項倡議,展示一城風采,簽約一批項目。目前,已確認參展企業356家,包括國家和地區展團20個。昨日,食博會組委會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籌備總體情況和特色亮點。
定位,站上全新起點
作為江蘇省重點培育的唯一食品類國際博覽會,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已成功舉辦了三屆,取得了豐碩的經貿成果,獲得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贏得了海內外客商、會展業界和市民群眾的廣泛贊譽。
第四屆食博會以“綠色創新發展,鏈接食尚生活”為主題,包括主題展覽、會議活動、美食博覽三大板塊,采取線上線下融合互動方式舉辦,其中線下展覽面積約3萬平方米,共設國際標準展位1390個。食博會組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副市長王向紅介紹,第四屆食博會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成為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平臺。2020年3月,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將食博會與江蘇發展大會、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作為全省四大知名品牌展會予以重點打造。通過舉辦食博會,架起了淮安乃至全省食品企業與國際知名食品企業經貿交流合作的橋梁,為淮安市企業特別是食品企業融入“雙循環”創造了有利契機。
推動主導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食博會不僅是一個“買全球、賣全球”的平臺載體,而且可以讓展品變商品、讓展商變投資商。益海嘉里、百勝中國等世界500強企業就是通過食博會,由參展商變為投資商,投資項目已順利落地建設。當前,淮安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環境是金”理念,動員全市上下開展重特大項目攻堅行動,通過食博會平臺,建立了更大范圍、更高價值的“企業朋友圈”,吸引了更多大項目、好項目落戶落地,加速了淮安主導產業發展。
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的重要載體。食博會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同齡”,進博會將企業引進國內,食博會為參展商深度對接江蘇乃至華東市場提供渠道。今年7月13日,第四屆進博會在淮安設立專場招商路演暨食品產業供需對接,一大批進博會知名食品企業提前與淮安企業、江蘇企業進行對接合作,進博會溢出效應越來越凸顯。
亮點,呈現三大特色
第四屆食博會經過前期精心籌備,目前各項工作已經基本就緒,主要呈現三大特點。
專業會議層次高。本屆食博會主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積極策應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重大戰略機遇,舉辦以“共享新機遇、共謀新發展”為主題的RCEP成員國食品產業合作圓桌會議,邀請成員國駐華使領館官員、貿易促進機構和企業代表,就貿易便利化、食品產業鏈布局等進行對話,推動共建、共享機制創建,深化淮安對外開放與經貿合作。
國際參展企業多。第四屆食博會設有休閑方便食品館、精選預制食材館、跨境電商食品館、淮安特色食品館4個專業展館和10個專業展區,集中展示國內外食品產業一產食材、二產食品、三產餐飲全產業鏈企業及其產品。目前已確認參展企業356家,包括國家和地區(含RCEP成員國、臺港澳地區)展團20個。其中,英聯食品、日本味之素等首次參展知名食品企業50家,雀巢、億滋等世界500強和國際百強食品企業32家,中糧、光明等國內百強食品企業21家,參展商邀請工作已基本完成,采購商邀請正在確認中。
美食消費氛圍濃。第四屆食博會期間,不僅舉辦2021中國淮揚菜大師賽總決賽等美食精彩賽事,還將組織美食烹飪技藝交流展演,讓參展參會觀眾既能品嘗舌尖上的味覺之美,也能享受美食帶來的藝術之美。更值得期待的是,食博會期間將啟動2021“嗨在淮安”主題消費節,開展“嗨購無限”“嗨吃美食”“嗨游全城”等系列主題消費促進活動,舉辦健康“油”你相伴、健康飲水、紅酒品鑒等系列健康食養講座,推動淮安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提質增效。
展望,取得三項成效
根據預期,本屆食博會將取得三項成效。
發布一項倡議。第四屆食博會期間,將由中國國際商會發起關于加強RCEP成員國食品產業合作、消除食品產業貿易壁壘、降低關稅和貿易成本、提升貿易便利化的淮安倡議,旨在RCEP和“雙循環”背景下深化成員國之間的溝通協作,推動形成更多互利共贏成果。
展示一城風采。市第八次黨代會描繪了“十四五”時期淮安聚焦打造“綠色高地、樞紐新城”,全面建設長三角北部現代化中心城市的美好藍圖。今日淮安正以長三角的眼界、思維、定位謀劃和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重塑“運河之都”和“壯麗東南第一州”繁華盛景。通過食博會放大美食文化的媒介作用,在更寬領域、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充分展示淮安風采,擴大對外開放成果,讓海內外客商在品味淮揚美食的同時,沉浸式體驗淮安的生態之優、人文之美、產業之特。
簽約一批項目。食博會不僅是促進食品行業發展的盛會,更是推動一方經濟發展的盛會?;窗彩芯o扣市場需求、堅持內培外引,聚焦打造江蘇省“13+1”重點產業集群之一的綠色食品產業,注重經貿、文旅等領域產業培育,經過前期的洽談對接,目前已達成具有合作共識的產業項目近70個,屆時將在食博會開幕式上進行集中簽約。(記者 張小燕 袁鋒軍 周春洋 夏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