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我們將迎來“秋分”節氣。此時,大地秋色顯現、色彩斑斕,“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感受將越來越明顯。杭州市中醫院相關專家表示,秋分后晝漸短夜漸長,陰氣會慢慢勝過陽氣,養生不僅要外防風寒、潤燥養脾,還要睡飽覺,多注意休息。
解體渴、補氣津 保護脾胃需多食白色食物
“秋分時節,人體陽氣由夏季的向外宣發轉為向內收斂,此時飲食起居要注重平補,簡單說就是平衡身體陰陽變化、平補氣津。”脾胃病科葉蔚主任中醫師專家說,喝水是對抗秋燥最簡單的方式,另外,一些養陰生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板栗等都很適合秋分時節食用。其中,味甘性平、益氣生津的當季食材秋木耳、銀耳更是不容錯過的美味。
秋分時節寒濕較重,飲食上要選擇溫和的食物保護脾胃。山藥、地瓜、南瓜、玉米等可健脾胃;銀耳、梨、甘蔗、蘋果、獼猴桃等可護肺臟;胡蘿卜、菠菜、西蘭花等有助于調節免疫力;香菇等菌類有助于保護心血管。
秋分的“燥”是涼燥,可用清潤、溫潤的食物進行化解,糯米、白蘿卜、百合、銀耳、秋梨等降肺氣的果蔬通常都有這種功能。同時,中醫認為,秋日宜收不宜散,蔥、姜、辣椒等辛味之品,都要少吃。
俗語稱“一盤蟹頂桌菜”,秋分后大閘蟹將陸續上市,但螃蟹性寒,還含有大量蛋白質和較高的膽固醇,一次食用不可過量。
“我曾經遇到一個患者連續幾餐都吃螃蟹,隨后就出現胃痛腹脹等癥狀,來門診時發現該患者舌苔白厚膩、脾胃濕滯,調理了好幾天后癥狀才慢慢緩解。”葉蔚表示,除了大閘蟹,海鮮也大都性涼,易造成脾胃受涼,誘發胃潰瘍。少數人因天生缺少分解海鮮中組織胺的酵素,吃了還有可能引起過敏,甚至誘發哮喘。
建議市民在吃蟹時,多蘸一點姜醋汁,生姜和醋皆性溫,可以中和蟹內的一部分寒氣。
秋分過后三個地方不能凍
要堅持早睡早起
秋分后,真正的秋天便會到來,此時晝夜溫差較大,人體易感風寒,要格外保護好身體的三個部位。
頭作為人體“諸陽之會”,是全身陽氣最旺盛的部位之一。受寒,體內陽氣就會散失,容易引起頭痛等病癥。特別是患有心腦血管病的老年人,更要提高警惕。外出時最好戴上帽子,洗頭時水溫也要比平時稍高一點。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這個穴位可以增強機體陽氣;腳是人體各個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又匯集了全身諸多經脈,足部寒冷,機體抵抗力就會下降。”醫生表示,脾胃虛弱、怕冷、易腹瀉的老年人,要格外關注這兩個部位的保暖,日??刹扇?ldquo;肚臍熱敷”的方法來驅寒助陽,用睡前泡腳的習慣來驅寒溫暖全身。
同時,醫生還強調,即便秋乏明顯也不要賴床,仍要堅持早睡早起。早起能順應陽氣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夜越深寒氣越重,早睡時,被子等可防寒氣入侵,可消除腰腿疼痛、咳嗽等隱患。(記者 徐文強 通訊員 徐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