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大戰”早已啟幕。一片“硝煙彌漫”中,今年的寧波月餅消費市場,“博物館文創月餅”可以說是拔得了頭籌。結合藏品的傳統文化底蘊與國潮設計元素,今年全國多個博物館集體推出文創月餅,款款堪稱“月餅界天花板”。寧波消費者表示:顏值高不是唯一標準,味道好才會回購。
今年“文創月餅”的市場之爭,可以說是硝煙彌漫。三星堆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國家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文化機構,紛紛和餐飲品牌、酒店、零食銷售商等合作,推出了多款博物館聯名款月餅。
而這些“文創月餅”所帶的文化氣息也是越來越濃。僅僅從名字上來看,就是十分迷人的:“花間月下”“好柿連連”“荷塘月色”“良風有信”等等;造型上更是美輪美奐,有的還附送《桂芳月兔》包裹布,可做小披肩,禮盒中內置LED燈可作小夜燈。
但是,“好吃”才是月餅最該有的屬性,而“好看”與“好吃”相比,顯然“好吃”更為重要。
其一,需要“防止浪費”。月餅是特殊的食品,僅僅中秋前后才有市場,而眼下的月餅生產企業眾多,不僅是食品企業參與其中,很多地方的博物館、文化館也參與其中,導致了“月餅市場的供大于求”,這一定程度上也是“舌尖上的浪費”。
其二,需要“簡化包裝”。“文創月餅”的外部包裝基本上都是十分復雜的,把包裝當成了制勝的法寶。這樣的包裝其實有違“包裝簡約”的倡導。因此,可以在包裝設計上多動點腦筋,但是不能出現“買櫝還珠”的現象。
其三,需要“口味為先”。近年來民眾對于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逐漸加深,未來中國月餅市場行業總體規模將保持上升態勢,預計2021年中國月餅銷售規模達218.1億元。這是傳統食品發展的機遇期,可是說到底一款月餅能不能真正受到市場歡迎,能不能“明年一樣能月圓”,實現長久的發展,重要的在于“口味的研發”,只有不脫離“好吃”這一基本屬性,“文創月餅”才能有美好的未來。(郝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