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消費者反映的個別商家用“調理肉制品”冒充“精品肥牛肉”等違法違規行為,遼寧省大連市市場監管局日前對部分“調理肉制品”生產經營單位開展執法檢查,對未向消費者明確提示“調理肉”、用“調理肉”冒充“原切肉”等違法行為進行立案處罰。
大連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預制肉制品又稱“調理肉制品”,是指鮮、凍畜禽肉(包括畜禽副產品)經初加工后,再經調味、腌制、滾揉、上漿、裹粉、成型、熱加工等加工處理方式中的一種或數種,在低溫條件下貯存、運輸、銷售,需烹飪后食用的非即食食品,其價格相對低廉。據介紹,“調理肉”作為深度加工的肉制品種類,是法律允許生產加工、銷售的合法產品。但一些不良商家,在銷售中公然將“調理肉制品”,打上“精品牛排”“精品肥牛”等標識,誤導消費者。在大連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抽檢的10多家肉類專賣店、肥牛火鍋店中,均發現此類問題。目前,大連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已對違法商家立案調查。
如何正確選擇、正確加工食用“調理肉”,避免進入消費誤區?大連市市場監管局向廣大消費者發出消費警示:
一是細致查看產品包裝標識。目前,“調理肉”市場仍存在一些誤導消費者的不規范經營行為,如速凍預制“調理肉”外包裝用極小字號標注“產品名稱:冷凍預制羔羊肉”,另用引人注目的大字標注“精品羔羊肉片”;或在“調理肉”銷售價簽上標示為原切肉;個別餐飲單位使用“調理肉”加工切制成火鍋用肉片,卻在菜牌或點菜單上標稱為“精品肥牛”“相間羔羊”等容易使消費者誤解的菜品名稱。消費者在消費選擇時,需細致查看產品包裝并詢問經營者,避免誤選。
二是避免選擇劣質“調理肉”。按照相關標準,“調理肉”的肉類(主料)含量有明確要求:如裹面制品主料含量占比應≥50%,肉糜制品中主料含量占比應≥8%等,消費者應避免選擇主料含量占比過低的商品。(記者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