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大量榴蓮成熟上市,正值賞味季。“買榴蓮就像在賭石”“挑榴蓮仿佛開盲盒”等話題相繼沖上熱搜。買個未開口的榴蓮,親自打開看有“幾房肉”,以獲得拆盲盒般的驚喜感。因單個榴蓮價格并不便宜,榴蓮盲盒出肉的好壞,也被網友打趣為“報恩”或“報仇”。
近日,記者走訪多家超市發現,自五月開始,全市榴蓮的火爆程度有增無減。超市經營者表示,相較于以前顧客熱衷的分裝拆賣,如今按個稱取的賣法更受消費者青睞。
現場
開榴蓮被調侃為一場豪賭
“都是顧客自己在挑,有板有眼的。從捏刺到聞味,大家好像變專業了很多!”大渡口區某超市營業員孟女士專門負責稱賣、開剝榴蓮。近來買榴蓮的顧客增多,她恍然察覺要求幫挑、幫開榴蓮的現象變少了。
孟女士說,前兩天一個年輕的顧客自己挑了個熟透的榴蓮,稱完重就當場開剝??葱」媚镉悬c怕刺扎手,她特地上前詢問需不需要幫開。沒想到,對方趕緊擺手示意不要,“我就是專門花錢來體驗開‘榴蓮盲盒’的。看,我還準備錄視頻呢。”
記者注意到,當天超市榴蓮售價為23.9元/斤。采訪中,不到10分鐘,7個榴蓮陸續被顧客抱走。目前市場上榴蓮的平均售價20~30元/斤,單個榴蓮平均重量以4~8斤居多。算價格,一個榴蓮售價100~200元。正因售價不菲,是五房肉還是哭笑不得的“開個寂寞”;是不到百元就開出六房大肉,還是200元重金只得到“空房”“死包”——唯有打開后,你才能知曉。
榴蓮盲盒究竟是啥?顧名思義,盲盒,原指消費者無法提前得知產品款式的玩具盒子,具有隨機屬性,帶賭運氣的成分。而榴蓮由于品種、種植區域不同,其果肉內容差別很大。
榴蓮如同“開盲盒”“賭石”般不確定的屬性,因此被調侃為“一場豪賭”。挑榴蓮、開榴蓮、曬榴蓮似乎也成了近期走紅的“新玩法”,消費者以此體驗“一刀天地”的驚喜感或失落感。
探訪
百件榴蓮一天賣光
孟女士介紹,自五月開始金枕榴蓮上市后,超市榴蓮的銷量頗好。前幾天19.8元/斤搞特價活動時,每天能賣近萬元、近百個榴蓮。“以前主要是剝好了、分盒賣純肉這種方式,近來卻賣得很少,顧客偏好把整個榴蓮抱回家。”孟女士推測,一是純肉的價格相比一個并不劃算,二是和近來興起的榴蓮盲盒有一定關系。
同時,記者通過走訪水果批發市場及市內多個商超發現,不少榴蓮都占據著水果賣場的顯眼位置,堪稱“C位”,銷售火熱。市場常見的榴蓮品種金枕、青尼、甲侖、蘇丹王、貓山王等,除了昂貴的貓山王售量極少,其余凡值成熟季,在重慶基本都能買到。
“今年總體走量不錯,價格比較平穩,初上市時會稍貴一點,現在大量上市后,價格已經回落,一般A果批發價在18~22元一斤左右。”重慶臨空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的水果攤主夏先生透露,榴蓮的保存期限短,供需關系、產地價格及產品自身特殊性等因素,成為影響價格的主要原因。但近期,就算榴蓮到貨高峰,一件5個裝、約重30斤的百余件榴蓮當天基本也能全部售完。
“金枕榴蓮普遍肉多,果核不算小。開金枕榴蓮的‘盲盒’開到‘空房’和‘榴蓮糖’的情況還是比較少。”很明顯,夏先生對近期“榴蓮盲盒”走紅后衍生的網絡熱梗了然于胸。他告訴記者,像托曼尼榴蓮個頭就比較小,據他觀察,很多能開出飽滿5房肉的“mini榴蓮”不少都屬于這個品種。
夏先生說,托曼尼榴蓮纖維少,味道奇妙,甜中有一點點苦味,無需裂口就能食用。相比之下,干堯榴蓮的出肉率就沒有那么穩定了,這種榴蓮屬于嫁接品種,核也比較大,“但它的優點就是,好吃、香糯味甜。”
體驗
幾家歡喜幾家愁
有人挑的榴蓮打開以后飽滿多肉,非常“懂事”;而有的人挑的榴蓮,卻只開出了“榴蓮糖”“榴蓮細胞”。
在榴蓮相關話題,#榴蓮盲盒##開榴蓮盲盒最慘的一個##賺大的榴蓮盲盒#等tag下,記者發現不少網友在體驗榴蓮盲盒后,曬出了自己好玩有趣的感受。
“翻車”的不乏給出“我這個連榴蓮糖都不算,勉強就是個榴蓮豆吧!”“這顆榴蓮是我們超市剛進的新品種,名叫一口酥。”“6個拳頭大的榴蓮,剝出來的肉就一個拳頭大”等調侃評論。
而成功者則興奮地表示,“60塊的報恩榴蓮,4房肉,榴蓮盲盒一直買,一直快樂!”“終于開到了一個別人家的榴蓮!喜極而泣。”“第一次買到這么飽滿的!今日份的開心都是榴蓮給的。”
“本來對榴蓮的熱情還沒有那么大,只是一般喜歡,大概是一個月會買一次的那種愛好程度。”家住大渡口區的吳女士自言,她自己也從跟風“榴蓮盲盒”中找到了趣味。“第一次是在超市買的,一次成功,不到4斤的榴蓮開了4房肉,還很好吃,曬到朋友圈大家都直呼666。”吳女士說,自此以后,她對榴蓮的喜好程度就變成了一個星期買一個,“這周買了兩個榴蓮。有一個是網上買的,想比較一下超市和網上購買,哪種盲盒成功率更高。”
而來自沙坪壩的王先生則在開榴蓮盲盒的路上屢敗屢戰,越走越遠。他表示,現在已經不是吃不吃、愛不愛吃榴蓮的問題了,“得知我又買了,朋友們甚至讓我開榴蓮時開個直播,讓他們親眼目睹怎么翻車的。”王先生說,自己又氣又好笑,一次性買了3個,花了近500塊,鉚足勁一定要開個非常成功的“榴蓮盲盒”。(記者 周蕎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