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漳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發布了《關于“歐艾抑菌霜”事件調查處置進展情況的通報》。
通報指出,根據目前產品檢測結果和調查情況,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有限公司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涉嫌犯罪。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并對相關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衛健部門依法吊銷涉案企業《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市場監管部門依法吊銷涉案企業營業執照。
就在昨晚,《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從另一個處于輿論風口浪尖的嬰親霜“戒之館”品牌京東自營旗艦店客服處得知,接廣東省衛生部門停止銷售“消字號”膏霜產品行業整頓通知后,該店已下架“消字號”產品進行配合。
“大頭娃娃”事件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家層面出手,行業整頓已刻不容緩。
01
“消字號”膏霜開始下架、整頓
近兩日,漳州市衛健委官網連發兩則通報,先是確認召回的涉事產品“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和“開心森林一抹舒寶寶皮膚抑菌霜”含有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企業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再是通報涉事公司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有限公司已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隨著“大頭娃娃”事件的發酵,越來越多“消字號”嬰幼兒霜“爆雷”,掀開了消字號嬰幼兒產品隱患的冰山一角。
1月13日晚,云南省西雙版納的申女士稱,不滿一歲的女兒自出生后涂抹了一款名為“戒之館嬰親霜”的產品,出現臉部腫大、多毛、發育遲緩等癥狀。據悉,該產品是一款熱銷寶媽圈的“網紅”寶寶霜,來自廣州一家公司。
隨后,廣東省衛生監督所法制稽查科一名工作人員回應澎湃新聞,收到相關舉報后,已聯合廣州市相關部門前往廠家檢查。“具體是不是跟(面霜)有關系,還需要調查。”
據南方日報報道,“戒之館嬰親霜”已售出超141萬件,但屢屢被消費者投訴“虛假宣傳”“激素超標”,拿的是消字號產品許可證,產品卻宣稱“一瓶在手輕松救急”,并在電商平臺上入選“優選嬰童潤膚乳榜”前十品牌。
1月18日晚間,《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從“戒之館”品牌京東自營旗艦店客服得知,“因近期對‘消字號’產品負面輿論巨大,接省衛生部門停止銷售消字號膏霜產品,行業整頓的通知,決定自即日起下架本店消字號產品進行配合,另本品牌已加快產品升級(目前升級的妝字號產品在備案申請流程中)。”
該客服還不斷回復同一段話,稱“目前相關部門已對產品進行抽檢,待結果出來后,會統一給廣大消費者一個滿意的答復”。
“戒之館”下架“消字號”產品并不是個例。
一位寶媽也告訴記者,事件發生后,她在各大電商平臺搜索“嬰兒抑菌霜”“嬰兒止癢膏”等關鍵詞,發現不少平時銷量較高的產品已經下架。
《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隨機咨詢了幾家網店,和“戒之館”一樣,有網店表示正按當地衛生部門整頓要求,下架“消字號”產品。
不過,記者也發現,仍有網店在銷售“消字號”嬰幼兒膏霜,但客服的話術顯然已“收斂”,開始強調產品“只能小范圍局部使用”。
02
“名不正言不順”的存在
這一次,“激素添加”問題出現在嬰幼兒產品中,踩到了眾多寶媽寶爸的“命門”,引發全民關注。
事實上,“消字號”的亂象由來已久,且不止涉及到嬰幼兒的皮膚護理,成人也難以幸免。
兩年前,江西省永豐“消字號”藥膏就已經登上國際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該刊報道稱,永豐生產的“神夫草抑菌乳膏”添加激素。
不同于“妝字號”, “消字號”產品許可證發放與管理僅由省級以下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審批時間短、費用低,檢測指標主要為殺菌作用?!断井a品生產企業衛生規范》明確表示,消毒產品禁止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藥物、激素等物料。
按照《消毒產品分類目錄》,消毒劑生產類別分為粉劑、片劑、顆粒劑、液體、噴霧劑、凝膠消毒劑等6類。而現在大多數網店宣稱的“藥膏”“面霜”“膏霜”等類別,實則并不在其中。
同時,《消毒產品標簽說明書管理規范》也明確規定,未列入消毒產品目錄的產品不得標注與消毒產品管理有關的衛生許可證明編號。
也就是說,所謂的“消字號”膏霜不僅不算“消毒產品”,更是“名不正言不順”。
不僅如此,“消字號”膏霜的違規宣傳,可以說遍地皆是。
《消毒管理辦法》規定,消毒產品的標簽(含說明書)和宣傳內容必須真實,不得出現或暗示對疾病的治療效果。同時,《消毒產品標簽說明書管理規范》規定,消毒產品標簽及說明書禁止標注以下內容:抗(抑)菌劑產品禁止標注高效、無毒、滅菌、抗炎、消炎等內容。
但在電商平臺,《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注意到,大多數“消字號”膏霜仍在宣稱或暗示可“治療(緩解)肌膚紅疹、水泡、皮癬、瘙癢等”,且大多數產品還會強調自身是“草本配方”“無添加”。
03
“黑心”廠家“花式”濫用
“大頭娃娃事件后,不少媒體報道消字號門檻低,其實從法規源頭來看,消字號產品的門檻并非很低。”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該人士指出,現在,化妝品備案已經轉成告知性備案,重事后監管,而消字號產品生產前首先要有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申請該許可證需要審核現場條件、生產能力,上市前需要進行衛生安全評價備案,審核配方、產品的安全性。
“如果企業提報的資料都是真實的,從法規源頭來看,消字號產品的備案過程是具有一定保障的。”該人士強調。
而“消字號”產品之所以被詬病門檻較低,是被“黑心”廠家濫用所致。
“企業備案環節只需自行尋找認證機構、自行郵寄樣本,最終只將結果提供給地方衛健部門,不排除有企業利用假樣本蒙混過關。”上述人士表示。
記者也了解到,“消字號”產品的許可認證審批相對比“妝字號”更簡單,由地方衛生健康部門執行,時間一般僅需1個月,檢測指標主要是殺菌作用。也就是說,部分“消字號”產品通過打政策擦邊球,在審批流程上走了捷徑。
另一位所謂“消字號代辦機構”的工作人員告訴《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相比“消字號”,“妝字號”對不少成分有一定的限制,但“‘消字號’對成分沒有什么限制”,而且“‘消字號’批在公司名下,是永久使用的”。
記者發現,“消字號”產品的激素檢測方法中包含的激素種類相對“妝字號”也比較少。目前,《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規定了1388項禁用組分,包括了63種激素的測定方法。對于“消字號”產品,2020年發布的國家標準《消毒劑原料清單及禁限用物質》規定了消毒劑配方中的禁限用物質,針對激素類禁用組分,包括了6種激素的測定方法。
更有甚者,會直接標注虛假許可證號,以蒙混過關。這些產品通常會被監管部門認為是“虛假標注產品”或者“無證生產的消毒產品”,而兩者的罰則是: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5000元以下罰款;造成感染性疾病暴發的,可以處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罰款。
當生產企業所面對的風險成本較低,而獲益較大時,“消字號”自然成了黑心廠家眼中“商機”。甚至有三甲醫院的皮膚科醫生公開指責,“為了效果好,在一些‘消字號’產品中添加激素已經是業內皆知的秘密。”
04
“升級”妝字號 也誤導不了消費者
“大頭娃娃”事件不僅暴露出“消字號”產品的種種亂象,更讓消費者開始對各類嬰兒護膚品產生“不信任”。
“此次事件雖涉及的不是‘妝字號’的產品,而是‘消字號’的產品,但很多消費者并非專業人士,無法區分這兩類產品的差異,對于嬰幼兒護膚市場肯定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業內知名嬰童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
記者也看到,目前,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有不少家長給@老爸評測留言,咨詢自家寶寶日常在用的嬰兒霜是否安全。
上述負責人也表示,在其品牌線上旗艦店,個別消費者會咨詢產品的安全問題,但“我們線上旗艦店的客服人員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會告知消費者如何正確地選擇嬰幼兒產品并使用。”
另一方面,上文提到的“戒之館”品牌方面表示,“已加快產品升級,目前升級的‘妝字號’產品在備案申請流程中。”
這種“另辟蹊徑”的打法是否行得通呢?又會給嬰童護理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我們認為這種轉化,對嬰幼兒護膚市場的影響相對有限。”上述知名嬰童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法規的角度,“消字號”和“妝字號”適用的法規體系是不一樣的,并不是所有的“消字號”產品都可以申請“妝字號”,消字號所應用的有效成分和妝字號可用的成分并不完全重疊,在產品切換上其實還是有待商榷的。
而從產品宣傳推廣的角度,“妝字號”的產品有著嚴格的宣稱要求,尤其是新條例實施后的配套法規文件,明確了各種功效宣稱的證明要求,對于嬰幼兒護膚產品的宣稱與宣傳有著嚴格的措辭要求,非化妝品類宣稱已被嚴格控制。“即使產品做了切換,也不應當誤導市場。”該人士強調。
該人士認為,此次整頓后,市場監管會更加嚴格,消費者也會更加理性地為孩子選擇產品,這將給“妝字號”的嬰幼兒護理產品帶來新的發展機會。同時,也會帶給一直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生產銷售嬰幼兒產品的企業更多的機會,對規范與凈化嬰幼兒護膚市場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這一次,由“大頭娃娃”事件引發的質量風波還在持續中,多地出手整治,將進一步打破頭頂“消字號”旗號生產功效膏霜企業們試圖逃避監管的幻想。消字號膏霜產品的隱患,是時候該“消”了!